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又称水拳,为亳州人陈抟(871-989)所创,距今流传已逾千年,因陈抟曾受封华山,故在亳州以外流传时名为华岳六合八法,认证时间为2014年。
简介
该拳内涵丰富,功法独特,拳势运行如水势翻滚,内劲如海纳百川,以整劲为核心(发展为形意拳),以步法为转移(发展为八卦掌),以轻柔为变化(发展为太极拳),堪称中华内家拳的始祖。亳州是全国十大武术之乡之一,作为特出拳种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在亳州历代传承不绝,即是该拳术的发源地又是主要传承地。至清代末期,习练六合八法拳名气最大的是一代武术大师吴翼翚先生,吴翼翚先生将该拳传于李道立先生。1987年,我市知名武术家怀玉龙在精研本地流传的老祖六合八法拳术的基础上,又专程前往上海,师从李道立先生专学此技。功成后返回家乡收徒授徒,义务教拳三十余年,弟子众多,终于使该拳在其发源地再度发扬光大。怀玉龙先生曾应邀在1992年亳州市首届国际中医药文化节上表演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反响热烈。2007年,在蚌埠“国际武术节”上,怀玉龙率一名弟子参赛,斩获三枚金牌,从而有力地奠定了我市在该拳术发展史上的正传地位。2008年初夏,怀玉龙先生在练功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得其真传的主要有其子怀培元、徒弟周珍、段全军、桑春华,以及表弟且为查拳、晰阳掌同门师弟蒋昭和等,他们承担起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的传承职责,正以不懈努力,积极推动该拳种在创始地亳州乃至全国、全世界的研究与传播。
历史渊源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又称水拳,为亳州人陈抟(公元871年—989年)所创,距今流传已逾千年,因陈抟曾受封华山,故在亳州以外流传时名为华岳六合八法。该拳内涵丰富,功法独特,以心中意念为指导,六合的“静”为体,八法的“动”为用,是内以养心性益气,外以修形体健美,是以意志为指导,不尚拙力,动作则以连贯、圆活、轻灵、沉稳,快慢相间,松紧相随。运动时以腰为轴心,步随腰动,不偏不倚,若虚若实,不露于外,鼓荡起伏,一气呵成,直至拳终。拳势运行如水势翻滚,内劲如海纳百川,以整劲为核心(发展为形意拳),以步伐为转移(发展为八卦掌),以轻柔为变化(发展为太极拳),堪称中华内家拳的始祖。
亳州是全国十大武术之乡之一,作为特殊拳种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在亳州历代传承不绝。至清代末期,习练陈抟六合八法拳名气最大的是一代武术大师吴翼翚先生,吴翼翚先生将该拳传于李道立先生。1987年,我市知名武术家怀玉龙在精研本地流传的老祖六合八法拳的基础上,专程前往上海,拜师李道立先生专学此技。功成后返家乡收徒授教,义务教拳三十余年,弟子众多,得其真传的主要有其子怀培元,徒弟周珍、蒋昭和、于侠、段全军、桑春华,终于使该拳在其发源地亳州再度发扬光大。怀玉龙先生曾应邀在1992年亳州市首届国际中医药文化节上表演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反响热烈。2007年,在蚌埠“国际武术节”上,怀玉龙率一名弟子参赛,斩获三枚金牌,从而有力地奠定了我市在该拳术发展史上的正传地位。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扬名海内,是古老而优秀的拳种,可喜的是,在她的创始地亳州能够一脉流传不断并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成为亳州作为全国武术之乡的重要名片之一。
基本内容
六合八法拳是一种安徽省的传统拳术。六合八法以“六合为体”,“八法为用”。
六合是旧时道家的说法,放之弥六合,包罗“小天地”指的是“天地”。本拳种的六合是“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动,动合于空”。前面五合比较容易理解,这“空”即“虚无”或“无为”,是静寂的意思,指运动时处于似动非动的状态,讲到底即是达到自发本能运动的程度而渐入化境。
八法一是气——行气集神;二是骨——骨劲内敛;三是形——化象模仿;四是随——圆通策应;五是提——顶悬;虚空;六是还——往来返复;七是勒——静定守虚;八是伏——隐现藏机。达到“开阖升降”,“化象虚空”,“神形清灵”,“动定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