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毛茛(Batrachium bungei (Steud.) L. Liou)是毛茛科水毛茛属的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茎无毛或在节上有疏毛;叶有短或长柄,叶片轮廓近半圆形或扇状半圆形,叶柄基部有宽或狭鞘,鞘通常有短伏毛;花梗无毛,萼片反折,卵状椭圆形,边缘膜质,无毛,倒卵形花瓣呈白色,基部黄色,花托有毛,聚合果卵球形;瘦果斜狭倒卵形;花果期5-10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沉水草本。茎长30厘米以上,无毛或在节上有疏毛。叶有短或长柄;叶片轮廓近半圆形或扇状半圆形,直径2.5-4厘米,3-5回2-3裂,小裂片近丝形,在水外通常收拢或近叉开,无毛或近无毛;叶柄长0.7-2厘米,基部有宽或狭鞘,鞘长3-4毫米,通常多少有短伏毛,偶尔叶柄只有鞘状部分。水毛茛2种不同的叶子类型。水上的是单叶(气生叶圆形,有裂开的外边缘。这些叶子通常非常轻,足以漂浮在水面上,有的叶子可以长出比水面高5厘米左右。另外,长在水下的叶子呈羽毛状,这些水下叶子比气生叶的表面更大。
花直径1-1.5(-2)厘米;
花梗长2-5厘米,无毛;萼片反折,卵状椭圆形,长2.5-4毫米,边缘膜质,无毛;花瓣白色,基部黄色,倒卵形,长5-9毫米;雄蕊10余枚,花药长0.6-1毫米;
花托有毛。聚合果卵球形,直径约3.5毫米;瘦果20-40,斜狭倒
卵形,长1.2-2毫米,有横皱纹。花期5月至8月。
生长环境
生于湖泊、山谷溪流、河湾缓流处、河滩积水地段、池塘、沟渠等水体,喜底质松软肥沃、水质清新、透明度好的地段,耐寒,喜光亦喜阴。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自平原至海拔1900米),山西、江西、江苏、甘肃、青海及四川、云南和
西藏,2018年在贵州威宁锁黄仓国家湿地公园发现新分布。
生长习性
温度变化对水毛茛生长的影响:水毛茛在长期的生态适应过程中其产生一些较为特殊的生存策略。在水毛茛的生长周期中11-3月为其越冬期,此期因植株分布在冰下,光照较弱,水温低达0.1-0.2℃,故植物的生理代谢十分缓慢,处于生长的停滞期。4月由于融雪水汇人溪流,使水温升至3-4℃,水毛茛开始恢复营养生长,由于融雪水带入水体大量营养物质,能荫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求。5-6月水温由6.8℃升至9.3℃,水毛茛的生长速度加快。7-8月水温升至12.7℃,水毛茛也进入盛花期,8月下旬开始进人果期。9月水温降至10.1℃,水毛茛以生殖生长为主。10月中旬夜间气温降至-6.5℃,水温降至0.8℃,河边常结薄冰,河中冰屑较多,水毛茛植株的叶与茎顶常冻在冰层中,中午气温回升,水温也升到2.4℃,冰融后这些叶与茎仍能正常生活。此期是增加水毛茛对低温抗御能力的关键时期,温度逐渐下降,使水毛茛经受了抗寒锻炼,其抗寒能力得到加强,使分布在流水中的水毛茛植株可安全越冬,11月中旬,水毛茛的花期已结束,但仍有少量果实此时夜间气温低达-14.7℃,水温降至0.1-0.2℃,河面上泳层中午已不再融化,但冰层在中央处未接台,冻在冰层中的植株已丧失生活机能。12月中旬气温低达-19.4℃,河面上的冰盖已完全封密,分布在主河道流水中的水毛茛植株仍正常生活,为鲜绿色,但沿岸滞流水中或干涸处的植株因受低温和干冷的影响而死亡,变为探褐色,在河湾或静水处的水毛茛植株表面沉积一层泥沙。此期在冰层下许多水毛茛植株叶片变成黄色,这是因为冰层遮光,水中光照较弱,加之低温使叶绿素合成所需的酶活性降低,使植株叶片中叶绿素的分解大于合成,故产生了黄化现象。在越冬过程中,黄化现象常见于水毛茛植株间,造成了一部分植株因此丧失了活力而死亡,将黄化的植株带回室内给以充足光照又可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繁殖方法
下级分类
主要变种
黄花水毛茛(Batrachium bungei var. flavidum (Hand.-Mazz.) L.Liou)与水毛茛的区别:花瓣黄色。在中国分布于西藏、四川西部、甘肃。生海拔3400-5300米间山地溪流或沼泽中、湖边或水沟中。在克什米尔地区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观赏:水毛茛叶花兼赏,其枝叶纤细,花多美丽,可应用于园林水体绿化等。
药用:药用部位为水毛茛的干燥块根,形似猫爪,表面黄褐色或灰褐色,上端有黄棕色残茎,或有茎痕,有的块根中间留有细须根,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褐色。实心或空心。气无,味微。有活血消肿之功能,主治一切鼠疮。水毛茛味微甘,全草均可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毒蛇咬伤、风湿关节肿痛、牙痛、疟疾等症状。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