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峪村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白鹿泉乡下辖村
水峪村,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白鹿泉乡,东距石家庄市区20千米,是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为2012年公布的第一中国传统村落之一。水峪村因村内多泉水而得名,其民居具有典型的太行山区传统民居特点,具有一千多年的建村历史。
历史沿革
据《获鹿县志》记载,水峪村始建于元代,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村中主要有聂、梁、东、赵、刘、张等姓氏。水峪村共有400多户,1200多人,是白鹿泉乡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子。
地理环境
水峪村地处太行山东麓,东距省会石家庄市区约20千米,北距白鹿泉乡约6千米。这里三面环山,最高处海拔600多米,西侧的野山寨山峰挺拔,蔚为壮观;东侧和南侧是石家庄市西山森林公园,与龙泉寺隔山相守,龙泉寺在山南,水峪村在山北。村中有一条小溪,将村子分割成两部分,溪南为新村,溪北为老村。老村由上街、下街、后边巷、庙巷、武巷、下武巷、四巷和十字街口组成,这里的民居都依山就势,稀散分布在三山环绕的山坳中,都是由红石垒就的石头院落,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非常漂亮。
自然资源
斑铜矿,高岭石,沸石,金
历史文化
在水峪小学大门的对面,有一座建于明朝时期的观音堂。观音堂的北侧,是一座戏台。观音堂中,存放着一块木匾,木匾上写着四个大字“阳春白雪”。这块制作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匾,是郑家庄的戏迷送给水峪丝弦剧团的。水峪丝弦至少有200年的历史。《获鹿县志》记载,清同治七年(1868年),捻军进入保定,一些山西、陕西梆子艺人南下躲避战乱,于是传来了中音板胡等乐器,同时在演唱表演上也受到了各剧种的影响,于是丝弦又分成了东路、南路、西路、北路、中路五个支脉,获鹿丝弦属中路丝弦。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七月三十都是村里的传统庙会,剧团便会在村里的戏台登台唱戏。演员们都是普通村民,但他们演唱的丝弦保留了传统的“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人称“原生态丝弦”。
风景名胜
水峪村坐落在太行山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这里山清水秀,古代文人墨客曾以“群山苍翠,岭峪起伏,泉生山间,四季长流”来赞誉赞美村内景色。
村周围山里多红色石头,于是这里的村民就地取材,垒成形形色色的红色石头房子。这些石房多为二层小楼,第一层用以居住,第二层用来晾粮食和山货,户外的猪圈和厕所也是石头垒就,有的猪圈也是二层”小楼“,猪的待遇也蛮高!“三间房一处院,外面垒着个小猪圈”,这是村中石头院落的典型结构。老村石屋多为清末民初所建,明显带有山西民居特点,普遍有百年历史。其中东瑞亭民居的老主人,曾是道光17年(1837年)武举人,房子是他中举后建的,家中还留有武举人中举时穿的靴子、衣帽,以及练武用的石锁、木弓,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梁冬霞民居建于光绪乙未年(1895年),院内的一棵石榴树也有一百年的历史,还开花结果。
村内残碑随处可见,多是倒塌的墓碑被运回村内,作为台阶、井台、过道石使用,从碑上的文字看有道光年间的,有宣统年间,但大多是民国时期的。
村内及周围的山上,有十余处泉水,有的泉水满而不溢,品之甘洌;有的由从泉内涌出,形成一条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成为太平河的发源地。在水峪村的村南,有一眼被当地人称为“拱起”的泉水,水量很大,水质优良,井中有许多小鱼小虾游来游去。
村民又在水峪村的南山——“野山寨”上,发现一个距今350万年的溶洞,洞内有许多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景象颇为壮观。仍在开发中。
地理位置
水峪村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8 18:4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