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文学作品
农家水埠口
在农家小院与附近的小河之间,连着一条结实的小道,小道尽头的河坡上,是用铁锹挖出的一级级台阶,或是垒着几块石头,一直通向水面,那里伸向河心又有一块小小的木板或石板,搭在河心架起的木桩上,那就是农家的水埠口。
记忆里,水埠口很多时候总是让女人们占着。
女人是家庭主妇,家务活中的淘米、洗菜、汰衣裳总是她们的事,小道上的足迹当然也就多是她们给留下的。常常有一个小男人陪伴着她,有时跟在她屁股后面,有时又跳跳蹦蹦走到她的前面,女人在水埠口上做着事情的时候,小男人站在岸上看着她,或者奶声奶气地喊着:“妈——,妈妈——!”女人蹲在水埠口是,小男人喊一声,她答应一声:“哎——”又喊一声,就又答应一声:“哎——”。就这样一呼一应,有时被喊烦了,也会骂一声:“喊什么哟,要吃奶哟!”水埠口母子的呼应,成了乡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乡村的小河
乡村的小河长长的,往往坐落着很多人家的水埠口,它们从一个个庭院中伸出来。每天,女人们什么时候到水埠口,几乎形成了一个规律,常常是一家女人先来到了水埠口,几家主妇也都来到水埠口上,这时候是小河上最热闹的时候,她们你喊着我,我呼着你,说着开心的话语,谈着共同关心的话题,或者是女人们的私房话,也或者是小村里的飞短流长。
女人们不在的时候,水埠口就又成了半大孩子们的玩耍天地。他们肩扛一根从自家竹园里砍下来的青竹竿,在竹梢上系一根从妈妈纳鞋底的鞋绳上剪下的一段作渔线,站在水埠口做一回“钓翁”。夏天里,他们就扒伏在水埠口的跳板上扣虾。
特点特色
扣虾
扣虾是孩子在水埠口上极爱做的一件事。
水埠口下的碧水里,常常可见有大青虾爬伏在水底,一经被孩子们发现了,那虾就十有八九逃不脱了。孩子悄悄地走进芦苇丛里,折下一支长长的芦苇来,抹去苇叶,只留下苇顶芯,将嫩嫩的苇尖做一个活结,然后来到水埠口上,把它伸向水底,悄悄挨近虾尾。青虾是十分机警的,一有风吹草动,它就会弹跳逃跑,而且每跳一下总不下一两米远,但虾的弱点是常常只注意前方袭来的危险,而往往忽视了后面的袭击,每有危险总是向后弹跳,孩子们就利用这一点,等待虾子钻进自己的活结扣,然后猛然朝上一提并随之往岸上一甩,那虾子就已经到了岸上,在草窝里作着徒劳的蹦达。
小河里的水,一年四季总是清碧见底,站在水埠口上,可以看到河底的水草和附着在草叶上的螺蛳,看到螺蛳们随着草叶在水下不停地晃动;看到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各种小鱼,其中有一种鱼,孩子们就唤它“响声鱼”, 它们闻不得水响,只要水埠口发出水响,它们就会循声而来,它们正常在水埠口的四周成群结队来往穿梭觅食,你扔出一段菜叶或几个米粒,它们便猛冲过去,会围着抢上半天;有时你什么也没有,咳嗽一声,吐出一口唾沫,它们也会箭一般地向水花冲去……;
冬天里,孩子们会用自制的一种叫做渔篓(音陆)子的渔具捕鱼。这种捕鱼工具的造型确是有点别出心裁,但做法又极简易,一块旺砖片(一种薄形砖),两片弯形小瓦对捧着构成一个卵圆形,捆扎好后平放在旺砖上拴牢,用一根绳子系在水埠口的木桩上过夜,到第二天早上,说不定就能捕到一条几两甚至半斤重的“癞宝鲨” (一种虎头鱼,现已绝迹),提上来时,你会发现它藏身在篓子里一动不动,或者它已经把这个地方当成它的家了。因此,这种渔篓子又叫“癞宝鲨篓子”!这种捕鱼生活常常让孩子们养成早起的习惯,因此,大人们会主动为他们做技术指导。
有时,水埠口边也会有一两只船经过,有渔船,也有罱泥船,它们经过时带起的细浪,拍打在水埠口的跳板上,就会发出轻微的啪啪的响声。
孩子们在埠口上玩得久了,玩着玩着,就忘记了时间。大人找来了,一遍遍地喊:“大(音太)背锹儿哎——,细背锹儿哎——”(一种骂孩子的话,有亲昵的含义)。他们不应,喊得实在急了,才悄悄爬上岸,猫着腰,探头朝岸上看看,趁大人不注意,就突然窜到附近的大路上,应一声:“我在这儿呢。”
梦乡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饮用水习惯也在不断变化着,河水不用了,改用井水,井台就变成了往日的水埠口。又过了些年,井水又让自来水给取代了。城市化生活让人们永远失去了水埠口这道风景。
如今,故乡那条清澈的小河早已不见了,小河上那常常让我魂牵梦萦的水埠口更是没有了踪影。多少次,我站在当年水埠口的地方,希望能找到哪怕是一丁点水埠口的痕迹,但是,令我失望的是,没有,什么也没有。也许,当年的水埠口就只能留在我们的梦乡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