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北街位于杭州市塘栖镇北部,2004年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原长2500米,现存水北街全长1386米,原街区内除民居外还有油坊、庙宇、染坊等建筑,由于历史原因,其中明清建筑沿街有700米左右,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此外,在水北街上还保存着乾隆帝下江南时留下的御碑,并以此规划建设御碑公园。水北街区业态主要分为塘栖民俗美食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统曲艺展示、传统民间艺术展示、传统丝绸文化展示五大类,向游客展示具有塘栖特色的餐饮、小吃、土特产、手工艺品及民俗活动等。水北街上已有数十家商户进驻,集聚了百年汇昌、梅园蜜饯、金利丝业等“塘栖老字号”。
情况简介
御碑公园(一期)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6106平方米,除了乾隆御碑、国家储备粮仓旧址,还包括原杭州府水利通判厅(添设府)所在地。塘栖镇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古时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美人靠、廊檐、古桥流水、白墙黛瓦……塘栖以其独特的水上街市风貌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闻名于世。如今的塘栖,是杭州市范围内唯一一个拥有大片老宅、古街的区域。自2008年塘栖运河综保工程启动以来,经过这几年的修缮,水北街、乾隆御碑等古迹重新亮相。
广济桥横跨京杭大运河,始建于1498年,系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座七孔石拱桥;广济桥下的郭璞井。塘栖旧时有栖溪十六景之说:芳杜菱歌、长桥月色、溪口风帆、永明晚钟、清流高阁、北塘夜市、南山翠微、柳堂春晓、超颠远眺、溪河夜泊、翠河秋色、超峰雪霁、西浦斜阳、横潭渔火等等。文人雅士纷纷为这些景色呤诗咏句,留下了不少诸如“市门相向锁长虹,画舸奔云趁晚风”之类的佳句。
为方便游客前往塘栖古镇,从
杭州黄龙体育中心有免费班车(09:00-16:00,每隔半小时一班)直达塘栖古镇,沿途不停靠其他站点,并有相应免费班车返回杭城。游客也可在武林门轮船码头或大关乘坐水上巴士经由京杭大运河抵达塘栖,每天上午9点发船,船票价(往返)100元/人,全程约需2小时,沿途提供景点讲解和茶水等服务。
历史渊源
据光绪《唐栖志》卷三介绍,清代的水北街,在大运河北岸,通济桥往东,俗称“官塘”(即运河塘岸官道)是杭嘉湖主要陆上通道,塘岸边有船舶的纤道,“行旅征程昼夜如织,居民临河列肆,冬暄夏凉。为唯街值纤道,无重檐以避风雨,差逊水南”。水北大街从张侯词(后改为戴侯庙)往东,经大河坝桥、添设府署(明代建置,清废)、御碑亭、闻家桥(俗称梅家兜,明代有吕氏锦庆楼、一本堂、十间楼、喜声馆等)、新弄(位于水北大街中间)、石稻地(运河两岸渡船停泊之所)、三分桥(即仁寿桥)、新桥湾街(外新桥换,又名新桥弄,通北乡)、清流堤(清流寺侧小路,通三分村),抵达东栅口大街。北圣堂街,在通济桥之西,与水北大街连接,但并非官塘纤道,因此车商、殷户、市摩环列其西,分支小街有王家弄(农人往来便径)、顺德桥(落北直达营溪)、大善寺街(沿河有五林北塘,直达五林桥)。
民国《杭县志稿》卷十四称:“塘栖镇,水南属杭县,水北自武林驿至添设府旧址止,属德清县。长桥跨据南北,实官道舟车之冲,居人水南水北增数倍。商业地点:以西石塘起至东石塘,并市河东西二岸为繁盛,丝、米、油、茶,自昔著称。就地商市水果及鱼为大宗。特制品:蜜饯、糖色、杜片、藕粉,其上等酱油及绿豆糕皆在苏沪上。”
百年老店
百年汇昌
创始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清道光年间,汇昌的所产蜜饯被道光皇帝选为贡品,从此汇昌名声鹊起,生意愈做愈大。清朝末年,已经成为清朝皇宫(内务府)的“指定供应商”。汇昌批零兼营、拥有蜡烛、蜜饯、茶食、藕粉四个作坊,除经销蜡烛外,还经营蜜饯、茶食、炒货、南北果品、海产品等二百多种商品。传统产品有:青梅、白梅、糖藕、樱脯、糖佛手、甜青果、蜜香元、红绿丝、麻酥糖、水桃酥、云片糕、松子糖、寸金糖、藕粉、彩蛋、龙凤花烛等百余种。到抗战胜利后,已拥有18000元资金、近百名职工、94间栈房,发展成为食品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百年汇昌在余杭现代商业史创作了许多个“第一”——在民国时期,汇昌是第一个在商店里使用日光灯照明的;是第一个在商店里使用玻璃柜台陈列商品的;汇昌还是第一个在使用玻璃瓶密封盛放糖水青梅的蜜饯制造商。1920年代,汇昌的股东陆亦梅先生与著名金石大师吴昌硕及其子吴东迈先生为友,吴昌硕先生多次来到汇昌南北货栈,品尝汇昌的蜜饯、糕点等特色食品。“百年汇昌”传承的糖色制作技艺已申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浙江省政府命名“
浙江老字号”。
广泰丰米行
在塘栖镇水北街。塘栖张氏业米已久,张棠轩在西石塘开办米行,规模尚大。民国七年(1918年),张克昌购36匹柴油机 1台,在水北街创设张泰丰舂米坊,专营碾糙米出白加工业务,是杭县第一家粮食加工场。后改称“广泰丰”,开设三间门面的米行。抗战胜利之后,更名为“广泰丰德记”,俗称“德泰丰米厂”,资金6000万。
大纶丝厂
位于塘栖里仁桥西北的大运河上,开设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是当时浙江省三个工业企业之一。创办人湖州庞元济、杭州丁丙合资白银8万两开办“大纶制丝厂”,有进口意式缫丝机208台,自置发电机组发电,民国12年,增至486台,所产9至11条份的细厂丝驰名欧美。该厂利用塘栖本地盛产的土种三眠蚕,缫制出纤度细匀,捃至十一条分的细厂丝,商标名为“仙鹤牌”,并以“金、银、红、蓝”四种颜色的商标来区别厂丝的等级。“仙鹤牌”厂丝深受国外客商欢迎。
聚源昌糖坊
在塘栖镇水北街,民国年间开业。明清以来,每逢“香市”就有大批苏州、嘉兴、湖州的香客要去杭州朝山进香。香客们来往都得在塘栖镇住上一晚。一时间,塘栖的河道里,停满了大大小小的烧香船。“香市”就成了塘栖商家做生意的大好时光,而蜜饯——作为塘栖最具特色的商品,尤为香客们所青睐。
古代桥梁
明代陈霆撰《唐栖镇通济桥碑记》称:“唐栖去浙城不五舍。其地映带江湖,接引瓯越,索络吴会,使传之经行,商贾之走集,徒旅之往来,既以会道之冲,而凑津途之要。又其大溪中横,旷岸并 ,市区氓椽,鳞次栉比,比乡左右越墟出贩者,晨驰夕骛,肩摩迹累,溪渡则艰,徒涉则危,故非跨津设梁,则履辙不通,响唤靡应,非所以续地脉,接风气,济利而使安者也。”
塘栖水乡古镇,到解放初还存“三十二爿半桥、四十七条半弄”。至五十年代开始至七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中,一些过街楼和弄堂都已拆除,现存的遗迹尚有广济桥、乾隆御碑、太史第弄、郭璞古井、水南庙、栖溪讲舍碑、塘栖廊檐等多处。广济桥无疑是塘栖镇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运河沿岸还有乾隆御碑等零星古迹。。
仁寿桥,名外新桥、南新桥、三分桥,在水北街新桥湾,属运河北岸官塘。始建于元至正年间,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建。咸丰十年(1860年)此处成为太平军营房,民居片瓦不存,桥被毁。同治初年重建,更名为三分桥。
北新桥,一名里新桥,在运河北岸官塘。乾隆初年重建。
观音桥,又名东观音桥,在水北街火神庙前,属运河北岸官塘。西观音桥,在东观音桥对岸邵家兜口。
外婆桥,在清流寺侧,通三分村路。
王家小桥,在里仁桥东挽。
闻家桥,在运河北岸官塘,水北街闻家兜口,俗称梅家兜桥,在运河北岸官塘。
顺德桥,在水北街西,在运河北岸官塘。《民国德清县新志》卷一:“顺德桥,在大善寺之东。里人沈顺德建,故名,桥垮支河,临大塘,外即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