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
汉语成语
水到渠成(拼音:shuǐ dào qú chéng),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宋·苏轼《答秦太虚书》。
成语出处
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水到渠成”。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苏轼的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当时的文学家,世称“三苏”。苏轼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公元1057年考进士时,欧阳修见他的文章连称:“快哉!快哉!”这一年,二十一岁的苏轼高中进士。
“自古雄才多磨难”,苏轼也不例外。当年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站在对立面,几次向神宗皇帝进言,极力陈述新法的各种弊端。苏轼的言论自然引起王安石的不满,王安石通过亲信网罗罪状,上书弹劾苏轼。苏轼感到在都城举步维艰,就请求到外地做官。公元1079年4月,苏轼到达湖州,到任不久,一场灾祸便从天而降。同年七月,御史台(旧称乌台)派人将苏轼逮捕,押送汴京(今河南开封),罪名是作诗诽谤朝廷。苏轼在狱中被关押了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团练副使。
苏轼被贬官到黄州的一段时期,不但在精神上感到十分寂寞,在生活上也是穷困潦倒,捉襟见肘。当时,朝廷给他的薪金已经用完了,苏家人口又不少,他只得想方设法节约开支。他规定每日的开支不得超过一百五十枚钱,每月初一,他会拿出四千五百枚钱,分为三十份,装在小袋里,挂在屋梁上。每天早晨,他用一根平时取画、挂画的长叉从梁上挑下一袋,然后就把长叉收藏好。当天用不完的钱,则用大竹筒另外收藏,做招待客人之用。当大袋子里攒了不少钱时,就再做别的安排。就这样,苏轼和家人度过了人生中最为惨淡的四年。苏轼在给好友秦观写信时,曾说:“平时过日子,一点一点地节省,等积多时再做安排,自然会水到渠成,没必要做预先的计划。”在如此落魄之际,苏轼仍然能够做到泰然自若,实在非常人所及。这正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成语寓意
“水到渠成”的故事告诉人们,为人处事都会有一个过程,对此,人们不仅不能拔苗助长,还必须顺应规律。唯有如此,做事才有成功的可能。
成语运用
“水到渠成”指是水一流到,沟渠自然形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自然成功。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宋·苏轼《与章子厚书》:“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问:‘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
清·李渔闲情偶寄·大收煞》:“须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由车戽,最忌无因而至,突如其来。”
成语辨析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与“瓜熟蒂落”意义相近,都比喻时机成熟,事情顺利成功;区别在于“水到渠成”常意指经过主观的充分努力而达到成功,“瓜熟蒂落”多用于自然形成的事物。“水到渠成”侧重形容事情的成功,“瓜熟蒂落”侧重形容事情发展有了结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1 08:27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