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沱组(Shuijingtuo Fm),曾称水井沱页岩,1957年命名的岩石地层名称,时代属早寒武世筇竹寺期,分布于湖北峡东地区,命名地点在湖北宜昌水井沱。
简介
水井沱组,为浅海相沉积,以黑色碳质页岩为主,含黄绿色砂质页岩,顶部有薄层砂岩及铁质鲕状灰岩,含Bergeroniellus以及盘虫类和原油栉虫类等三叶虫,含磷矿层,总厚50至120米。与下伏岩家河组呈平行整合接触。本组大致与滇东的筇竹寺组和沧浪铺组下部相当。
时代
∈1
命名
张文堂等,1957年命名于湖北宜昌三斗坪石牌村东南的水井沱。
特征
水井沱组下段(岩家河段)为深灰色、灰白色薄-中厚层硅质白云岩、砂质页岩及黑色薄-中厚层灰岩夹炭质页岩、薄层硅质岩、内碎屑石灰岩等;上段由灰黑色或黑色页岩、炭质页岩夹灰色薄层灰岩和灰岩凸镜体。下段(岩家河段)含小壳化石,可分为下部 Circotheca-Anabarites-Protohertzina 组合,上部 Lophotheca- Aldanella- Maidipingoconus 组合。上段含腕足类、海绵骨针及三叶虫等化石,三叶虫自下而上分为 Tsunyidiscus 带,Wangzishia 带和 Hunanaocephalus(Duodingia) hupeidiscus 带。为较深水缺氧沉积。与下伏灯影组天柱山段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和上覆石牌组为整合接触。厚170-1000米。
同物异名
东坑组、鸡公颈组、荷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