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
药品
氨溴索,为溴己新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为黏液溶解药,可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手术后的咳嗽困难等。注射给药可用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本品高剂量(每次250~500mg,一日2次)有降低血浆尿酸浓度和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痛风。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氨溴索
中文别名:溴环己胺醇
英文名称:Ambroxol
分子式:C13H18Br2N2O
分子量:378.10300
精确质量:375.97900
PSA:58.28000
LogP:4.15900
物化性质
密度:1.7 g/cm3
熔点:233-234ºC
沸点:468.6ºC at 760 mmHg
闪点:237.2ºC
折射率:1.654
储存条件: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安全信息
海关编码:2922199090
WGK Germany:3
危险类别码:R22
安全说明:S36
RTECS号:GV8423000
危险品标志:Xn
生产方法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二氯乙烷、水和浓硫酸混合,在室温下滴加溴,反应。加入30%双氧水,反应。滴加10%亚硫酸钠溶液至棕色退去。冷至室温,分出有机相,减压浓缩至干。剩余物用甲醇重结晶后得二溴化物,收率95%。该二溴化物和乙二醇单甲醚、85%水合肼一起回流。冷至室温,滤集结晶,用甲醇重结晶得酰肼化物,收率83.7%。该酰肼化物溶于二氧六环吡啶中,滴加甲磺酰氯。加毕,继续反应。减压蒸干,甲醇重结晶得甲磺酰肼衍生物,收率98%。反-4-氨基环己醇盐酸盐、氢氧化钠碳酸钾乙二醇单甲醚混合,于115℃分批加入甲磺酰肼衍生物,回流。加入水,过滤,四氯乙烯重结晶,得反-4-[(2-氨基-3,5-二溴苯亚甲基)氨基]环己醇,收率74.5%。该化合物和冰醋酸及5%钯-炭在0.196MPa和60℃下加氢。减压蒸干,乙醇重结晶,得氨溴索。将其加入丙酮中,滴加浓盐酸,析出的固体以水重结晶,得白色的盐酸氨溴索结晶,收率79.1%,熔点235~238℃(分解)。以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计的总收率为46%。
用途
祛痰药,有良好的黏痰溶解作用及润滑呼吸道作用,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呼吸液的分泌和纤毛运动等。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支气管分泌异常等的治疗。祛痰药,用于稀化黏痰。具有黏液排除促进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它可促进呼吸道内部黏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黏液的滞留,因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应用该品治疗时,病人黏液的分泌可恢复至正常状况。咳嗽及痰量通常显著减少,呼吸道黏膜上的表面活性物质因而能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支气管分泌异常等的治疗。
药典标准
【鉴别】(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2) 取本品,加0.01mol/L 盐酸溶液制成每lml中约含25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测定,在244 nm与308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3)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1102图)一致。(4)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检查】
酸度
取本品0.20g,加水20mL使溶解,依法测定(附录Ⅵ H),pH值应为4.5~6.0。
甲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0.50g,加甲醇10mL使溶解,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附录Ⅸ B)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3号标准比色液(附录Ⅸ 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有关物质取本品,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l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5%,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3倍(0.3%)。
残留溶剂(甲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与三氯甲烷)
取本品约0.3g,精密称定,置10mL顶空瓶中,精密加人内标溶液(取丁酮适量,加80%二甲基亚砜溶液制成浓度为0.05mg/mL的溶液)3mL使溶解,密封,作为供试品溶液;取甲醇、无水乙醇、丙酮、二氯甲烷和三氯甲垸各适量,分别精密称定,加入内标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lmL中分别含甲醇0.3mg、乙醇0.5mg、丙酮0.5mg、二氯甲烷0.06mg、三氯甲烷0.006mg的溶液,精密量取3mL,置10mL顶空瓶中,密封,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附录Ⅷ P第二法)试验,以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柱温为40℃,维持5分钟,然后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20℃,维持5分钟;进样温度为150℃;检测器温度为220℃;顶空瓶平衡温度为平衡时间为25分钟。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箅,均应符合规定。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 (附录Ⅷ L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査(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1%。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砷盐 取本品1.0g,加水10mL盐酸15mL使溶解,依法检査(附录Ⅷ J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2 %)。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 D )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1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7.0)-乙腈(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8nm。取本品约5mg,加甲醇0.2ml溶解,再加甲醛溶液(1→100)40μL,摇匀,置60°C水浴中加热5分钟,氮气吹干,残渣加水5mL溶解,用流动相稀释至20mL,摇匀,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盐酸氨溴索峰与降解产物峰(相对保留时间约为0.8)的分离度应大于4.0。测定法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lmL中约含30μg的溶液,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盐酸氨溴索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类别】祛痰药。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药物说明
分类
呼吸系统药物>祛痰药物> 增加气道黏膜纤毛运动的药物
剂型
1.片剂:30mg;
2.溶液剂:30mg(5mL);
3.注射剂:15mg(2mL)。
药理作用
氨溴索为呼吸道润滑祛痰药,为溴己新的第8个代谢产物,能促使呼吸道表面活性物质的形成,调节浆液性与黏液性物质的分泌,增加中性黏多糖分泌,减少酸性黏多糖合成,并促进代谢,使呼吸道黏液理化趋于正常,利于排出。实验证实,用药后,可使痰黏度下降50%。还可改善纤毛运动,增强呼吸道的消除作用。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胃肠吸收良好,作用迅速,0.5~3h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达9~10h,35%~50%进入肠肝循环,亦即吸收后经由肝脏代谢,代谢物又经胆道排入小肠,于小肠中再水解成溴环己胺醇,再次被吸收。氨溴索从血液向组织的分布迅速且显著,肺、肝、肾分布较多,其他组织分布较少。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0%。氨溴索主要通过肝代谢,72h可完全由尿排出。血浆t1/2为4~5h。
适应症
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手术后的咳嗽困难等。注射给药可用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本品高剂量(每次250~500mg,一日2次)有降低血浆尿酸浓度和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痛风。
禁忌症
1.妊娠妇女禁用。
2.哺乳期妇女禁用。
3.青光眼患者禁用。
用法用量
1.(1)片剂:饭后吞服:①成人及10岁以上少年儿童,每天3次,每次30mg;②5~10岁儿童:每天3次,每次15mg;③长期治疗可减少为每天2次。(2)溶液剂: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次10ml,用量随年龄递减而减少。应于饭前服。
2.缓慢静注:(1)成人:每次15mg,每天2~3次;(2)儿童:每次7.5mg,分2~3次。
3.静脉滴注:加入葡萄糖、果糖、盐水或林格液内滴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较少,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如胃部不适、胃痛、腹泻等。偶见皮疹等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
注意事项
①妊娠头3个月慎用;②注射液不应与pH大于6.3的其他溶液混合。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红霉素、多西环素等抗生素合用,可增加这些抗生素在肺内的分布浓度,增强其抗菌疗效。(2)本品与β2受体激动剂及茶碱等支气管扩张剂合用有协同作用。
专家点评
国内报道,上海市胸科医院对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常规治疗均应用头孢拉定静脉滴注,口服二羟丙茶碱或氨茶碱,化痰药一律口服溴己新,每次16mg,每天3次;治疗组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服氨溴索,每次30mg,每天3次,连续2周。结果2周后咳嗽频率、咳嗽难度和痰液黏稠度减轻,咳嗽频率由2.1±0.9(分)降至0.8±0.9(分);咳嗽难度由1.8±0.8降至0.8±0.8,痰液黏稠度由1.5±0.7(CM)降至0.7±0.7(CM),均优于对照组(P小于0.05)。福建省宁德地区二院对36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应用氨溴索,另28例口服溴己新为对照。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78.5%,治疗组起效时间也明显快于对照组。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或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也有效。国内先后两次报道,经氨溴索治疗后,45~72h血气及胸片恢复正常。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6 20:45
目录
概述
化合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