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挥发,是指氨自土壤表面(旱地)、田面水表面(水田)或植物表面逸散至大气中的过程。它是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当土表、田面水表面或植物外体空间的氨分压大于其上方空气中的氨分压时,这一过程即可发生。氨挥发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性质、环境因素、肥料种类以及管理措施等,挥发量随温度以及土壤溶液或田面水pH的升高而加剧,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田间,氨挥发随风速和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多,降雨将肥料带入深层土壤,减少氨挥发,氮肥表施则增加氨挥发。氨挥发的研究方法可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
间接法即差减法估算,误差较大;直接法包括通气法、密闭室抽气法、风洞法和微气象学法,前三者适合小区对比实验中的氨挥发研究,以风洞法最为接近自然状态下的氨挥发,但设备较为昂贵;微气象学法直接从试区上方的空气中采样测定,准确性高,但要求较大的试区面积,且周围田块不能施用氮肥,主要有涡流相关法、梯度扩散法和质量平衡法。减少农田氨挥发损失的措施有:氮肥深施或“以水带氮”、改进肥料剂型(如采用包膜肥料、缓释肥料等)、添加脲酶抑制剂、在稻田中添加杀藻剂以及分子膜等。挥发的气态氨可通过干湿沉降的方式重新返回地面,这与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