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
汉语词语
气势,拼音是qì shì,汉语词语,指人或事物 表现出来的力量、威势;民族解放运动的磅礴气势。
释义
[momentum] [人或事物] 表现出来的力量、威势
民族解放运动的磅礴气势
出处
鬼谷子·飞箝》:“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
例句
1、指军队的士气和威势。
韩诗外传》卷三:“勇猛强武,气势自御。”
《淮南子·兵略训》:“兵有三势……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逾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
元·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灿灿银盔气势强,珊珊铁铠带寒霜。”
2、指声势。
汉·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宋·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上乃命进辇,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旗。城下将士皆呼万岁,气势百倍。”
明·蒋一葵 《长安客话·苑家口》:“一河承受诸水,气势愤激流沫盘涡,涛声冲撞。”
3、气概,勇力。
鬼谷子·飞箝》:“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
《东观汉记·盖延传》:“﹝ 延 ﹞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
元·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你小可如 刘黑闼 、 王世充 。”
4、气焰,权势。
宋·司马光 《请自择台谏札子》:“且条例司之害民, 吕惠卿 之奸邪,天下之人谁不知之?独陛下与 王安石 未之寤耳。岂可更为之黜逐台谏,以长其威福,成其气势,臣窃为陛下寒心。”
《三国志平话》卷上:“﹝ 曹操 ﹞见 董卓 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王先谦 《孙子馀凌半叔哀辞》:“用事者多贵游公卿之弟,与夫突梯滑稽窥时赴势之士,鲜衣怒马,气势烜赫。”
5、气象,气派。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
宋·王安石 《和钱学士喜雪》:“阊阖与风生气势, 嫦娥 交月借光辉。”
清·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中原之水,皆散而无统,弱而无力,其气势无有能相挟相属,会同而入于海者。”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6、指诗文的气韵或格调。
宋·陆游 《再跋后》:“ 司空表圣 论诗有曰:‘愚尝览 韩吏部 诗,其驱驾气势,掀雷决电。’
元·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诗体则气势雄伟,态度谐远。”
7、指品质,功效。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椒》:“案今 青州 有 蜀 椒种……香、形、色与 蜀 椒不殊,气势微弱耳。”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7 11:33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