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骨
汉语词语
毛骨,读音为máo gǔ,汉语词语,意思是毛发与骨骼,出自《桃源行》《夜汲井水煮茶》。
解释
1.毛发与骨骼。
2.谓人的骨相容貌。
出处
唐·刘禹锡 《桃源行》:“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唐·韩愈《送穷文》:“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敥嘎嘤,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
宋·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风吹仙籁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宋·陆游 《夜汲井水煮茶》诗:“肺腑凛清寒,毛骨亦苏省。”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再拜谢曰:‘先生所教,乃肺腑至言,寡人恨闻之不早。’”
清·李渔《比目鱼·狐威》:“那些租户债户见了,吓得毛骨竦然。”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祖士少 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
《晋书·元帝纪》:“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韦庄 《寄薛先辈》:“不说文章与门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参考资料
毛骨.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4 20:35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