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联珏(1922—1985.2.22),曾用名毛志良,山西省晋中市
昔阳县西南沟人。曾任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主任、副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秘书长,国务院副秘书长等职。1985年2月22日病逝。
人物生平
毛联珏(1922—1985),曾用名毛志良,山西省晋中市
昔阳县西南沟人。1937年考入太原友仁中学,“七七”事变爆发后返乡。日军侵占昔阳后,在西南沟编村抗日动委会工作。次年3月至6月在昔阳抗日办事处受训后参加抗日宣传队,7月调中共晋中特委机关报《胜利报》社,开始了新闻生涯。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胜利报》练习记者,缮写科长,华北《新华日报》校对科长,太行《新华日报》校对科长、助理编辑、记者、编委委员、副总编辑、总编辑、代理副社长等职。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恢复山西省建制,旋即创刊《山西日报》。1949年9月毛联珏率领原太行《新华日报》社的大批人员来到太原与山西日报社合并,史纪言任社长兼总编辑,毛联珏任副总编辑。解放初期,面对全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这一历史性的大转折,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接踵涌向编辑部,城乡广大读者急切地希望党报能尽快地给他们明政策,指出方向,沟通信息,消除疑虑,任务十分繁重。毛联珏协助史纪言领导报社全体职工,尤其是采编人员认真学习毛泽东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党的各项政策,以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在报社掀起了学习理论、学习政策、钻研业务的热潮。史纪言、毛联珏及其他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认真辅导,遵照中央精神和省委意图结合山西的实际,及时提示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宣传指导思想和改进报纸的设想,充分发扬民主,让大家各抒已见,最后形成统一的方案或决定,使报社头绪纷繁的工作很快走上了有秩序有条理的轨道,并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根本性制度,突出的有三项:(一)一年一度请进来,走出去向读者调查的制度;(二)一年一度机关内部举行民主大会、监督领导干部的制度;(三)不定期地采取各种方法与劳动模范加强联系的制度。这些制度在《山西日报》社长期得到坚持,对于报社掌握实际情况,加强与群众的联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十分有益。
由于史纪言入城前就任党委宣传部门的领导职务,入城不久便被调回山西省委,后来又担任省委常委、秘书长,报社实际上主要由毛联珏负责。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毛联珏常年累月一个人坚持上夜班,统审全部版面的大样。他每天午后不是外出参加会议或在机关商量问题,便是专心致志地伏案读书,批阅文件,审理送审小样,还不时抽空到各科、组询问情况,一旦发现好的典型或重要线索,便高兴地坐下来,和同志们一起深入探讨,当场果断地拍板定案。对有创见性建议的记者、编辑无不及时热情鼓励,或加以指点,使之完善,提高。20世纪50年代《山西日报》一些颇有影响的重大典型和评论以及《社会往哪里走》《宣传员春节讲话材料》等重头文章都深受读者喜爱,其中许多是他亲自出的点子,或取得他的大力支持,有些还是他在百忙中硬挤出时间亲笔撰写的。
《山西日报》社的职工大致来自三个方面:主要领导和采编骨干大都来自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以及这三大战略区所属的太行、太岳、冀晋、冀中、晋中等各级党委的机关报或新华分社、支社,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从山上下来的”;其次是原《复兴日报》的大批职工,他们饱尝了阎锡山长期统治的苦头,挣扎在死亡线上,却顽强地维护报社的厂房、机器设备,使太原一解放就能很快出报;另一批是从社会上新招考的知识青年和少数分配来的大专毕业生。这些人在年龄、出身、社会经历、文化程度、业务知识、个人爱好等许多方面都有差异,但毛联珏对大家都能以诚相见、一视同仁。在他和其他领导人的感召和带领下,个个精神焕发,互助友爱,工作、学习、生活都很愉快。毛联珏作风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在干部政策上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用人唯贤,绝不因什么亲友、老乡而亲此疏彼,更没有任何“山头”偏见。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胸坦荡,光明磊落,是毛联珏言传身教,联系和团结同志,齐心协力搞好工作的特点。刚进城时汽车很少,无论公事私事他都以步代车,食堂就餐照样排队,义务劳动次次不少,节假日打球跳舞样样参加;但在原则问题上却是则是,非则非,严格要求,绝不含糊。在宣传报导,执行政策,遵守纪律等许多方面,他对同志们既有亲切指导,又有严肃批评。他常说,我们的报纸是省委机关报,是群众辨别是非,了解政策,开展工作的依据;不管稿件大小,一经见报,读者总认为是代表省委讲话,指导全省工作的,因此我们对每篇稿件,尤其是牵涉到全局和政策大事的稿件,都应一字一句反复斟酌、推敲,力求真实、准确,不得有丝毫马虎。
1956年毛联珏被选为中共山西省第三届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共山西省委候补委员。为取得基层工作经验,1957年3月到1958年秋他被任命为中共文水县委第一书记。1958年10月调山西省委任副秘书长。在任副秘书长期间,仍兼任报社领导职务,一如既往,严肃认真地代审报纸大样。如果说“十年动乱”前的十七年《山西日报》所以保持并发扬了党报的优良传统,培养并向省内外输送了一大批新闻骨干,使《山西日报》在广大读者和全国兄弟省报中享有一定声誉,先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许,这与毛联珏日日夜夜,呕心沥血,付出大量的艰辛劳动是分不开的。
1964年毛联珏调离山西,任中共中央华北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文革”期间深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摧残迫害,被囚禁、批斗和“下放”劳动。
1975—1976年毛联珏任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主任、副秘书长。他一贯工作严谨,勤奋好学。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刻苦自学使他的思想、理论、政策水平日益提高,成长为比较成熟的领导干部。
粉碎“四人帮”后,他参加中共派赴上海的工作组。1977年春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秘书长,11月调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分管文教工作。此间党和国家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矛盾和斗争十分复杂,京、沪两大城市更是如此。毛联珏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市委正确制定政策,妥善处理问题,进行拨乱反正,作了大量有益的准备工作,一些对上对下的重要文件,大多由他起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国家开始进人发展经济的新时期。他衷心拥护和坚决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路线、方针、政策。1980年9月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直至1985年2月22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