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
流传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传统技艺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流传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擀毡是东乡族家庭必备的炕上用品。早在元代至元年间,东乡境内已出现了擀毡工艺,它是由东乡族先民撒尔塔人从中亚传入的。历史上这一技艺在整个自治县境内均有流传,而以龙泉、董岭等乡最为突出。
工艺特征
东乡族擀毡技艺制作的毛毡种类有春毛毡、沙毡(山羊毛制成)、秋毛毡和绵毡等,其中以秋毛毡和绵毡为佳。毛毡按大小规格通常可分为四六毡(宽4尺、长6尺)、五七毡、单人毡、礼拜毡等,按颜色则可分为白毡、花毡、红毡、瓦青毡(黑白羊毛混合制成)等。此外,毛毡还可以制成毡帽、毡鞋、毡鞍鞯(垫马鞍用)等。
毛毡以柔软、舒适、匀称、洁净、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而驰誉西北,深受各族人民及牧区群众的喜爱。正因如此,它在当地成为姑娘出嫁时重要的陪嫁品之一。
工艺流程
制作工具
主要有三件,即弹弓、竹帘、沙柳条。
制作步骤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东乡族擀毡技艺,是东乡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烙印,是东乡民族繁衍生息、自强自立的精神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传承状况
东乡族的擀毡技艺现在仅限于家族式传承,当地的年轻人不再学习这门古老技艺,这里从事擀毡的已不足5户。
传承人物
马舍勒,男,1944年5月出生,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申报地区为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摄制纪录片
2018年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摄制了《东乡族擀毡技艺纪录片》,完整地纪录了东乡族擀毡技艺的详细生产工序。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01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工艺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