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子
晚清时期对洋人的蔑称和贬称
1、毛子(又称“老毛子”),原为东北人对俄罗斯人的蔑称,后流传于整个华人社会。
基本解释
(1) [Westerner]∶对俄罗斯人的蔑称。
(2) [bandit] 〈方〉∶指土匪。
(3) [broken hair] 〈方〉∶细碎的毛。
引证解释
1.清末东北人对俄罗斯人的蔑称,后流传于整个华人社会。
2. 清末直隶、山东民众及义和团对西洋人的贬称。又称教民及办理洋务者为“二毛子”。《中国歌谣资料·义和团歌谣》:“逮着洋毛子,砍个脖子齐。”《恨海》第二回:“忽然一堆人,卷地而来,也不知为数多少,没命狂奔,口中乱嚷:‘不好了,毛子来了!’” 洪深《走私》:“看不出他是真毛子,还是假充毛子?”
3.方言,旧时指土匪。
4.方言,细碎的毛。
词语来源
清末,俄罗斯侵占了中国大片土地,制造了如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海兰泡惨案等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的事件。由于东北人与俄罗斯人接触较早,对俄罗斯人相对更为了解,所以东北百姓结合俄罗斯人多毛的体貌特征和野蛮的性情创造了这一称呼。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
毛子.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4 08:11
目录
概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