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丁香罗勒
唇形科罗勒属植物
毛叶丁香罗勒(学名:Ocimum gratissimum L. var. suave (Willd.) Hook. f.)是唇形科罗勒属植物,直立灌木,高0.5-1米,分枝,全株具芳香味。叶卵形至长卵形,稀卵状椭圆形,长4-13厘米,宽1.5-6.5厘米。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5-10厘米,常组成复总状花序,具长柔毛。小坚果近球形,径约1毫米,褐色。花期10月,果期11月。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高0.5-1米,分枝,全株具芳香味。茎四棱形,具槽,被长柔毛,毛多密集于槽内,干时红褐色。叶卵形至长卵形,稀卵状椭圆形,长4-13厘米,宽1.5-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圆锯齿,两面密被平贴长柔毛及金黄色腺点,侧脉明显;叶柄长约1-4厘米,密被长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5-10厘米,常组成复总状花序,具长柔毛,总状花序由具6花的轮伞花序组成;苞片卵状菱形,长3-4毫米,先端骤长渐尖,基部宽楔形,密被长柔毛及腺点;花黄白色;萼钟状,长3.5毫米,外面被柔毛及腺点,内面在喉部被柔毛,5齿,上面中间1齿倒卵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锐尖,边下延,多少反卷,其两侧2齿微小,稍宽于下2齿,下2齿小,先端刺芒状,在果时增大长达5毫米,下垂,上面中齿反卷,具翅及10脉;花冠长约4毫米,长于萼,上唇宽大,4等裂,下唇稍长于上唇,长圆形,长约1.5毫米,全缘,上、下唇外面均具腺点;雄蕊4,近等长,外露,后对在花丝基部具齿,花药卵圆形,汇合成1室,花柱长于雄蕊,先端2等浅裂;花盘前方1枚腺体稍长于子房,余3枚略与子房相等。小坚果近球形,径约1毫米,褐色,多皱纹,有具腺的凹穴。花期10月,果期11月。
生长环境
毛叶丁香罗勒性喜温暖的亚热带气候,生长发育要求年平均温度18℃以上,可耐绝对最高温度40℃,绝对最低-5℃,年雨量1200-1500毫米。宜于多种土壤上生长,pH5-7,但以土层疏松且厚为好,忌粘性土和排水不良的洼地。
分布范围
热带非洲及马达加斯加野生,大小安的列斯岛、印度和中国有栽培;中国云南东南部(个旧)、广西、广东、台湾、福建、渐江和江苏等地亦有栽培。
繁殖方法
毛叶丁香罗勒可用播种和扦插繁殖。
播种
毛叶丁香罗勒种子细小,千粒重约为0.5克。在西双版纳3月底至4月初可把种子与草木灰混匀后,均匀地撒在苗床上,上盖较薄的覆盖物。种子发芽需温23-24℃。播后约15天发芽,发芽率可达76%以上。种子萌发后可逐渐拆去覆盖物。因种子具为香气,含油脂(26%),播种后苗床四周可撒六六六粉以防蚂蚁等危害。小苗具2-3对新叶时,可将其假植在苗床上培育,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移植后作短期(5-7天)的遮荫,成苗率可达84%以上。在雨季来临的前后,即5月底6月初的阴天可将苗木定植于大田,如管理得当,成活率可达98%以上。
扦插
毛叶丁香罗勒可用扦插繁殖,宜于扦插时间为3-10月,生根需温23-25℃,扦插后25-30天即可生根。插条宜选呈褐色,半木栓化或木栓化的中部和下部的枝条,扦插成活率可达80%以上,枝条上部的绿色嫩枝不宜作扦插用,成活率只达40%。插条生根发芽后,可将其移入苗床培育,雨季即可上山定植。
栽培技术
定值
5-6月均可取种子苗、插条苗种植。海拔900米以下的山坡缓地、路边及空地等,可开辟为种植地。每亩种1041、1850株,株行距60厘米×60厘米、80厘米×80厘米。若每塘种2株,则每亩种植株数需要增加一倍。种植后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除补缺苗外,更主要是清除杂草;采收后需中耕和施土杂肥一次。
采收
毛叶丁香罗勒种植后,当年的5-6个月生植株,可首次采收茎叶加工。以后,每年可采收两次,首次为7月,第二次为10-11(12)月。一般离植株地茎高20-30厘米处采收,或40-50厘米处也可采收,但主要根据植株的长势确定采收的高度。
主要价值
茎叶极香,供药用,可治风湿,有健胃,镇痛之效。从茎叶,花序中可提取精油,因含有大量的丁香酚,亦可代替丁香油生产丁香酚,在医药和香料上均有用途。
参考资料
毛叶丁香罗勒.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毛叶丁香罗勒.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7 17:3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