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义捧檄
东汉末人物
毛义,字少节,东汉末庐江人。自幼丧父,母子相依为命。家境贫寒,年少便为他人放牧为生,箪食瓢饮,奉养其母。母病伺候汤药,曾割股疗疾。遂以孝行称著乡里,举为贤良。
出处 ∶ 《后汉书·刘平等传序》:“东汉毛义家贫,以孝出名,府檄召义为守令。义捧檄色喜。后其母死,辞职不干。”
释义 ∶指孝子为母出仕的典故
朝庭得知,送檄文赏封他为安阳县令,为了安慰母亲,毛义迎至“临仙桥”喜接檄文。然时隔不久母亲病逝,朝庭派人专车前来看望,岂知毛义却跪拜于“临仙桥”上,将原赏封安阳县令的檄文双手捧还,“躬履逊让”,不愿为官。葬母后隐居山野。(《后汉书·刘平传序》)毛义孝行且不贪利禄,世人称道,便改“临仙桥”为“捧檄桥”,并刻碑石记之。明万历年间,邑人又在“捧檄桥”西南地建“毛公祠”(晚清又将该祠移建于县城北门,遗址尚存),春秋奉祀。当时,庐江县城如有谁家子女不孝,其街坊邻居便将他们带到“毛公祠”前,先讲上一段“毛义捧檄”的故事,再将他们领到“捧檄桥”下,令他们喝一口桥下河里的水,使他们洗净灵魂,改非悟孝。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0-12-09 06:26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