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贵州省毕节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毕节市人民医院)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广惠路112号,始建于1937年8月,医院占地面积48180平方米,业务用房69300平方米,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急救、健康和公共卫生保障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毕节整合医学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技术协作指导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毕节分院,遵义医学院附属毕节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贵阳中医学院教学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网络(指导)医院,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单位,美国“幸福微笑”唇腭裂儿童救助项目合作医院,香港儿童医健基金会利铭泽黄瑶碧慈善基金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中心,毕节市孕产妇、新生儿重症救治中心,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舒适化医疗培训基地,贵州省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院士工作室”。
历史发展
1937年8月,毕节卫生院成立。
1949年11月27日,毕节解放。12月2日,南下西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冀鲁豫三专署医院第三大队卫生处卫生员李宋俊、刘鸿均等6人,在无人交接的情况下接管医院,正名为“毕节医院” 。
1950年7月,医院搬迁至城东双井寺(今毕节市人民医院院址处),更名为“毕节专属卫生院”。
1954年9月,医院迁址至现今所在地,更名为“贵州省毕节医院”。
1979年,医院更名为“贵州省毕节地区医院”。
1993年,医院被卫生部授予全国首批“爱婴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
2001年,省卫生厅行文,医院升格为三级综合医院。
2011年,毕节撤地设市后医院更名为“毕节市人民医院”。
2013年2月,为了深化医改工作,医院更名为“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环境
医护团队
医院现有正高职称37人,副高职称178人,博士4人,硕士45人,在职在读研究生71人。
医疗设施
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350张,拥有64排螺旋CT、直线加速器、DSA,西门子AcusonAntaers、麦迪逊SA-8000LIVE、麦迪逊X8、迈瑞DC-6专家版彩超,日本富士EG590-WM型胃镜、EC530WM型肠镜、日本奥林巴斯胃肠镜GIF-V70主机、GIF-V70胃镜、GIF-260型胃镜、GIF-240型肠镜、日本富士十二指肠镜ED-530XT型等大型先进医学装备300多台件。
领导团队
姓名:贺电
职务:副院长(挂职)
科室设置
医院设有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普外科、骨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甲状腺乳腺心胸外科、烧伤整形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介入治疗科等临床和医技科室。
特色专科
一、省级重点扶持科室:皮肤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二、 毕节市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一病区、神经外科二病区、新生儿科、普通外科一病区、皮肤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二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三、 医院重点专科:泌尿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皮肤科、新生儿科、妇产科。
医疗优势
一、优势病种:皮肤病、呼吸疾病、新生儿疾病、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脑肿瘤、脊柱及椎管内病变、三叉神经痛等。
二、优势技术:室间隔、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未闭缝闭及结扎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心脏瓣膜病换瓣及成形术,法洛氏四联征根治术,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主动脉覆膜腔内隔绝术,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加周边虹膜切除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脑部内镜技术,心脏介入技术,鼻内窥镜治疗技术,腹腔镜微创技术,消化内镜下治疗技术,关节镜下治疗技术,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巨大肝癌切除术,复杂胆道结石手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断流术,急重症胰腺炎综合治疗,大血管创伤急救及手术修复,深静脉血栓规范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血液透析用上肢动静脉吻合术等。
临床教学与研究机构
医院是贵州医科大学、贵阳中医学院教学医院,香港儿童医健基金会利铭泽黄瑶碧慈善基金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舒适化医疗培训基地,贵州省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院士工作室”。
研究成果
医院每年发表论文近百篇,省、市科研立项近三十项。
获奖情况
医院先后荣获“2016年中国互联网+医疗”示范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健康报社联合举办的改善医疗服务创新评选活动“2015改善服务创新医院”,“2015全国最佳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14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典范医院”,“2014年度贵州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地址
机构事件
2021年12月23日,因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飞行检查存在(1)未建立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制度;(2)无医疗器械进货查验记录或进货查验记录不全;(3)储存医疗器械场所未配备温度调控设备,无温度数据记录;(4)部分医疗器械未按照贮存条件、有效期等要求对贮存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并记录;(5)植入类医疗器械使用记录不完整;(6)未建立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管理制度,无在库医疗器械的养护记录。这些问题,被通报整改。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5 18:32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