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
中国当代作家、内科主治医师
毕淑敏,女,汉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籍贯山东文登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历任解放军西藏阿里某部战士、医师;北京铜厂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专业作家;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北京作协第三届理事会理事,第四、五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中国婚姻研究会常务理事。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1965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中学部。1969年,从军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职。随后于1972年,入新疆军区医学院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后,返阿里军分区卫生科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任北京铜厂内科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从事医学工作20年。
一举成名
1987年,在《昆仑》上发表中篇小说处女作《昆仑殇》,一举成名。1988年至1989年期间,先后加入北京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随后于1990年,转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从事文学专业创作,评为一级作家职称。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并于同年9月,出版中篇小说集《昆仑殇》。
1994年3月,在《北京文学》发表中篇小说《预约死亡》,讲述一个晚期肝癌病人的临终生活和感受,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之一;1995年5月,出版作品综合集《毕淑敏作品精选》;8月,出版短篇小说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短篇小说集》。
1997年1月,在《大家》第1期发表长篇小说《红处方》,塑造了一朵与邪恶并存的“恶之花”形象;6月,出版长篇儿童小说《雪山的少女们》。1998年,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孟平合办的心理辅导硕士班,并接续就读博士方向研修班;同年陆续将出版了一系列散文集作品,其中包括《保持惊奇:毕淑敏散文新作》、《大雁落脚的地方——毕淑敏作品自选集》、《非血之爱》等等。
笔耕不辍
1999年起被聘为北京作协合同制作家。随后于2001年1月,在《当代》第1期发表长篇小说《血玲珑》,讲述了一位母亲千方百计设法拯救身患重病的女儿的故事;6月,长篇小说《血玲珑》出版;9月,出版散文集《毕淑敏散文》。2003年6月,出版长篇小说《拯救乳房》,讲述了乳癌患者小组发生的一系列心生与死的挣扎、爱与恨的冲突、真与假的交织、丧失的痛苦、团体的力量、助人的快乐以及成长的喜悦的故事。2004年9月,毕淑敏出版了长篇小说《女工》,这次她将目光投向了底层人物——普通女工,关注她们在时代大潮下的命运,在小人物的悲欢中提炼生命的精华;同月,出版对话录《点击成长——毕淑敏与青少年面对面》,收录了毕淑敏与青少年朋友面对面的对话录,以及专为青少年朋友创作的散文、随笔、读书笔记。
2005年1月,出版散文集《我很重要》;5月,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毕淑敏作品精选》《毕淑敏小说》、散文集《毕淑敏散文》;10月,出版青少年读物《我的成长我做主:青少年心灵快乐游戏10+1》;11月,出版作品集《毕淑敏精品集》;12月,出版三卷本“毕淑敏散文精品丛书”,包括《我的五样》《我喜欢的女性》《我的故事》。
2006年1月,出版散文集《今世的五百次回眸——毕淑敏情感散文新作》《千头万绪是多少》、自传《我的人生笔记》;4月,出版散文集《世上可真有一见钟情》;5月,出版语录集《毕淑敏语录》;6月,出版散文集《心灵处方》;7月,出版散文集《人生预知》《人生真实》《写给女儿们的散文》;8月,出版哲学读物《每天都冒一点险》;9月,出版演讲访谈录《我敬畏生命的过程》、心理学读物《从伊甸园带走的礼物:心灵探险哲理故事》《儿子的创意:教子与感恩的哲理故事》《我眉飞扬:爱最怕什么62个哲理故事》。
2007年1月,出版中篇小说集《西藏的故事》、作品集《毕淑敏心理作品自选集:有个地方叫梦坊》、随笔集《我的行走笔记》;4月,出版散文集《你永远不要说:雪域高原的传奇故事》;同月,出版长篇小说《女心理师》,以女心理师贺顿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在她和丈夫、情人与心理权威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中,穿插了若干来访者的精彩故事,深入探索了当代人的心理困惑及救赎突围之路。
2007年8月23日,与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狮泉河医疗站护士长汪瑞一同做客中国军网,与广大网友进行“心灵对话”,畅谈在阿里高原卫国戍边的经历与感悟;9月,出版长篇小说《鲜花手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纯情浪漫悲歌”;同月,出版心理学读物《心灵游戏》。
2009年1月,出版散文集《谁是你的重要他人》;同月,出版散文集《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该作品记录了毕淑敏与其子芦淼航海环游数十个国家的所见所闻所悟。
多元发展
2010年2月6日,做客CCTV-10播出的《百家讲坛》栏目,推出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系列讲座;同月,出版心理学读物《破解幸福密码》,该书从心理学、医学、人文科学的角度,通过案例详细解答自卑、抑郁、焦虑、悲伤、死亡恐惧等这些潜藏在意识深层的心灵锁链,思考与探索和谐平衡的心灵艺术;4月24日,与万方等做客《艺术人生》;6月,出版散文集《心灵的力量》;7月,出版散文集《破译青少年健康成长密码》;9月,出版散文集《幸福的七种颜色》。
2011年1月29日,做客网易阅读客厅,谈新书《蓝色天堂》;3月,出版散文集《带上灵魂去旅行》《生命的借记卡》《毕淑敏养心妙语》、短篇儿童小说集《梦幻小屋和蓝手镯》;4月17日,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第一期人文讲坛在崂山校区举行,毕淑敏携“和平之船”船长吉冈达来海大与广大师生分享了世界航海旅行的经历,并鼓励海大学子通过海洋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型人才。
2012年1月,出版长篇小说《花冠病毒》,以非典“SARS事件”为背景,描写了人类与病毒的剧烈搏杀和最终凯旋。2013年2月,出版散文集《柔和的力量》;5月12日,做客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作《当代人的心理救赎》的演讲报告;同年10月,先后做客CCTV-1播出的《开讲啦》第20131007期《别给人生留遗憾》以及《首席夜话》栏目。
2014年1月,出版心理学读物《星期五的心理咨询室》《和你一起幸福》;同月,出版散文集《男生,我大声对你说》《女生,我悄悄对你说》,是毕淑敏写给男生与女生的心灵指南,涵盖成长、恋爱、婚姻等主题;1月24日下午,毕淑敏携自己的两本新书《女生,我悄悄对你说》与《男生,我大声对你说》做客中国青年网,与网友们就新书以及她对当下青年人的想法和建议进行了互动交流;2月,出版散文集《温柔就是能够对抗世间所有的坚硬》;6月,担任《中国成语大会》嘉宾;6月26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带着灵魂去旅行:在行走中感悟生命”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11月,出版散文集《藏在这世界的优美》;同年,毕淑敏前往非洲旅行。
2015年7月,带着闺蜜的临终嘱托登上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希望能找到当年参军时对两人影响深刻的老政委程远强。2016年10月18日,登上CCTV10《读书》,分享自己的游记《非洲三万里》;11月,出版散文集《让美好现在发生》。
2017年1月,出版散文集《世界如锦心如梭》;2月,出版游记《美洲小宇宙》,记录了毕淑敏游历中南美洲各国后书写的心灵感悟;5月,出版散文集《晚安·明晨有最美的太阳》;8月,出版游记《破冰北极点》,记录了毕淑敏破冰北极点,探险的过程和点点感悟;同月,出版散文集《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2018年12月,参与杨朔综艺频道年度特别节目《收获2018》。
2019年9月,出版五卷本“毕淑敏给孩子的心灵成长绘本”,包括《小语种麦子》《小语听演唱会》《小语借眼泪》《小语打喷嚏》《小语的舌头生病了》;2020年1月,出版五卷本“毕淑敏给孩子的心灵成长绘本”,包括《小语送温暖》《小语剪指甲》《小语看世界》《小语换皮肤》《小语的牙齿朋友》;6月,出版散文集《巴尔干的铜钥匙》;12月26日,担任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决赛评委。
个人生活
毕淑敏一直用实际行动证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曾与儿子开展一段“疯狂”的旅行:56岁时,花费了半生积蓄,与儿子芦淼乘坐“和平号”进行了一次全球航海旅行。她的儿子芦淼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和法学硕士,从事过教育和心理咨询,曾长期担任电视、电台节目的心理嘉宾、特约主持人,现就任于中国青年出版社。依托于自己的心理学研究,芦淼出版过多本心理学畅销书。
代表作品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女性思考
随着毕淑敏从军到从医角色的转换,从西藏到都市的地域变动,她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内涵也随之变得宽广丰厚,她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正式确立。她小说中的贺顿、简方宁、浦小提、郁秋容等女性在历经生活的百般折磨后仍然无法取得灵与肉、性和爱、婚姻与事业间的平衡。都市系列中女性在事业、家庭、爱情三者之间的矛盾以及女性在生存状态上的尴尬和艰难处境都透视出毕淑敏对女性命运的自觉思考。
女性意识
毕淑敏对于女性意识的描写与其他女作家的写作不同,她很少把重点放在性爱场面,就算写也显得美好而含蓄。她是理性看待性的存在,她认为“人的每一组器官,都是神圣和精彩的。人体的生理活动,更是科学和文学重要的研究和组成部分。美好的性,是阳光下的火炬。”在她的作品中,“性”和出生、死亡一样是一种生命的常态,作家思考得更多的是“性”之下隐藏的社会文化以及女性尴尬的生存处境: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爱情和性爱之间的冲突。毕淑敏从未说过自己是一个女性主义作家,消解男权文化也并非她写作目的所在,但是“从女性主义立场纵观毕淑敏的文学创作,可以发现,毕淑敏的创作过程既是一个生命意识和哲学思考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女性意识逐渐‘浮出海面’的过程。”
书写创伤
毕淑敏除了书写自己的创伤经验外,她还将目光聚焦于现代人普遍表现出来的受创反应。得益于与创伤亲密接触的职业机缘,毕淑敏在散文创作的时候总是聚焦于现代人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创伤,她敏锐地看到在高压生活的笼罩下,现代人的心灵千疮百孔,这些心理问题或表现为缺乏对生命、死亡的思索,或表现为心理焦虑、压抑,它们长期在无形中作祟,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毕淑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一并将他们反映在了散文作品中,书写进了一个又一个短小的散文故事中,试图用亲切而平和的讲述给予读者启发、帮助他们醒悟。
疾病书写
疾病是中外文学创作的一个重大母题。毕淑敏小说中的疾病书写丰富了这一母题,她书写疾病给人类身、心上造成的痛楚,关爱以病患为代表的弱小群体,并继而扩展到对整个人类生命的悲悯与慈爱,并且,毕淑敏善于理性正视与思考疾病背后的隐喻意义,透视各种疾病符号下的歧视眼光和文化观念,并试图通过重建患者自尊自爱的心理正能量消解疾病在道德、文化观念上的传染性,进而解构疾病的隐喻意义,开出治疗人类心灵、社会文化的良方。
毕淑敏在疾病叙事、疾病隐喻、疾病哲思上都进行着持续的体悟与思考,她不固守,也不激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疾病风景”。毕淑敏继承了疾病与疗救主题的文学思路,但将疗救内转到人类生命本体上,并献身于直接有效的疗救,开出一剂剂爱和美、善与真的心理良药。而毕淑敏以疾病的书写去关注现实、叙写崇高,也赋予了崇尚“轻”的当代文坛、20世纪文学史、甚至是整个社会氛围新的理想意义。
生命伦理叙事
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无论是毕淑敏的医学叙事作品,还是关注小人物生活的作品,都离不开对死亡的描写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但凡我写出的或未写出的,肯定与生命相关。我无法不尊重生命。”医生的从业经历,使毕淑敏见过太多的死亡,对于死亡这一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事实,她有着清晰的认识。为了还原死亡的本来面目,营造健康的死亡文化,毕淑敏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对死亡场景进行客观的描绘,这无疑会对读者构成强烈的刺激。毕淑敏深知只有直面死亡,知道人生有一个大限,才能更加珍惜生命,真正做到向死而生。同时,现代都市物欲横流,人们在追逐名利地同时尊严逐步丧失,在毕淑敏看来缺少尊严的生命就好比一具空壳,变得了无意义。生命的健康不仅是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毕淑敏力图开出一剂心灵的处方,实现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拯救,实现生命的放飞。
生态伦理叙事
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极端天气频现,人类不得不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试图找到一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毕淑敏早年在阿里高原从军,见证了大自然的神奇鬼魅,深深叹服自然的力量,自然的熏陶使她在从事写作中,处处展现对大自然的浓浓爱意,同时,在她的作品中,读者也能感受到一股来自西北高原的清冷寒风。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毕淑敏善于向自然求教,觅得解决现实生活与精神困境的良方。对于生态危机,毕淑敏将其出现的原因归咎于人类日益膨胀的贪欲,正是人性的危机才是导致出现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具有悲悯情怀的毕淑敏,没有刻板的循循说教,而是通过文学方式,提出生命的感觉,为人类寻觅到与自然相守相亲的最佳途径。
社会家庭伦理叙事
人是群居动物,人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处在与他人的交往之中,生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建立在诸种关系之上的。小到家庭,大到社会,也都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都是由人来规定的。因此,社会中的种种规约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观念的更新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不一定是向上的,有时甚至会制约人的全面发展。毕淑敏是一个有责任感与使命意识的作家,“一个作家应该是具有责任感的人。我不认为一个作家可以随心所欲,没有一点儿责任感。”毕淑敏利用文学这一独特的形式,怀着强烈的悲悯意识,发现社会中潜藏的不良因素,力图修正人与人之间异化的关系,还原一个真正晴朗、温暖的社会。
艺术特色
军旅题材
毕淑敏早期的小说以军旅题材为主,她细致地刻画了一个个个性鲜明、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军人形象。她们不为严肃的军纪所束缚,遵从内心最原始的渴求,力图在沉默数千年的情感荒漠中寻找一丝光亮。肖玉莲、朱瑞阳、游星,这三位女性对爱情的执着态度传达了毕淑敏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女性人物
毕淑敏在小说文本中大致为读者展现了三种类型的女性人物形象:第一、“圣母”型。此类女性母亲角色博大、无私、坚韧、宽容,如大地一般竭尽全力滋养、呵护一切生命,而且具有一种“不合常理”的孕育渴望。由此可以看出,母性意识在女性意识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第二、“妖女”型。此类女性不再是顺从者、依赖者、被动者,她们是主动的、不可预知的破坏者。她们打破承载在女性身上一切道德的压制,淋漓尽致地表演女性恶的一面,这恰巧是作者对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艰难处境的揭示以及表达对两性和谐共处的期盼。第三、“女强人”型。此类女性是在事业上勇敢追求、永不言败,甚至有着无谓的奉献精神和悲壮赴死的英勇气息。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毕淑敏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即使做了小说,似乎也没有忘记她的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好医生,她会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昆仑山上当兵的经历,医生的身份与心术,加上自幼大大的良民的自觉,使她成为文学圈内的一个新起的、别有特色的、新谐与健康的因子。”(中国当代作家王蒙 评)
“毕淑敏与其说是一位作家,不如说是一位心理学家,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针对我们的心理疾患而开的心灵处方。这缘于她的善良和对人的心理隐秘的洞悉。”(文学评论家贺绍俊 评)
参考资料
毕淑敏简介.网易读书.
毕淑敏.北京作家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10:0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