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毅(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本义为勇决果断,引申指冷酷、严峻,围棋中又指棋死而结局。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殳,𧱏声。西周白吉父簋毅字的殳(A)、辛(B)、豕(C)等各构件还是完整清晰的,白吉父鼎的豕作字形D,就残泐简省得难以辨认了。小篆在整理字形时,有意识、巧妙地进行省略,就是将𧱏字上部辛的末笔与豕的首笔“共用”,作字形E。此后在隶变时保持了这一作法,只是辛或省作立,或省作字形F,楷书作毅,形旁殳是笔势变化,声旁豙是笔意变化。《说文》本义所谓“有决”即勇决果断,取意于持械坚定不移地做事。引申指冷酷、严峻。《韩非子·内储说上》:“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金文中用作人名。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妄怒也。一曰有决也。从殳豙声。鱼旣切
说文解字注
妄怒也。
𡉚下曰:妄生也,凡气盛曰妄。
一曰毅、有决也。
《中庸》曰:发强刚毅。《左传》曰:杀敌为果,致果为毅。苞注论语曰:毅、强而能决𣃔也。
从殳。
取用武之意。
𧱏声。
按𧱏从辛。五经文字曰:从䇂省。非也。𣜩省从䇂省耳。鱼旣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鱼旣切。《韵会》疑旣切,𠀤音劓。《说文》:妄怒也。一曰有决也。从殳,𧱏声。𧱏,豕怒毛竖也。《正譌》:𧱏从辛者,刚也。下从豕,会意,故借为刚毅字。《书·臯陶谟》:扰而毅。正义:《左传·宣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谓为致果敢杀敌之心是为强毅。和顺者失於不断,故顺而能决,乃为德也。《论语》:刚毅木讷近仁。又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刘劭《人物志》: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又州名。《舆地广记》:武州,唐末置,领文德一县。後唐长兴元年改毅州。
又鸟名。鶡称毅鸟,谓其性敢於鬭也。见张华《禽经》。
又弈法,毅,提也。棋死而结局曰毅,旣毅而随手曰复毅。俗又谓之提。见徐铉《围棋义例》。隶作𣫚。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
音韵汇集
(音韵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4 08:50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