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特别是清前期版画十分兴盛,应用范围广泛,种类繁多。除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除了传统的
木刻版画外,此时还出现了借鉴西方铜版和石版技术的版画作品,丰富了版画的品种,开拓了版画艺术的表现力。清代中叶以后,虽然也时有较好的作品问世,但版画创作已趋衰微。
殿版版画由于朝廷不惜投入充足的财力,并指派优秀的画家参与,因此不仅制作精良,而且艺术水平也极为高超。康熙、乾隆时期,宫廷版画创作十分活跃,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如康熙时刊刻的《
耕织图》《
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
万寿盛典图》;乾隆时刊刻的《圆明园四十景诗图》以及《
墨法集要》《
农桑辑要》等插图,都是集中了当时的名家高手精工细刻的佳作。
北京的名刻手苏州人
朱圭,镌刻了大量的殿版版画作品。他所刊刻的由焦秉贞图绘的《耕织图》(1969年)和由
冷枚所画的《万寿盛典图》(1717年),是殿版版画的优秀作品。《耕织图》是康熙帝为了巩固统治,表示朝廷对农业经济的重视,而下令宫廷画家焦秉贞参照宋代楼钥本重新绘制并由朱圭、梅裕凤刻板的一套作品,共46幅,其中“耕图”和“织图”各23幅。以类似连环画的形式,对农家艰辛劳动生产过程进行了理想化的描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恬淡的田园诗意。画法融合了传统界画技法和西洋
焦点透视法,显示出中西合璧的特征,风格工致细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