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欢·醉颜酡》是元代散曲家
刘时中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描写元朝“官吏下乡,百姓遭殃”的生动场景,反映元代人民受到的深重压迫。全曲不用典,不作比兴,只用白描手法客观描述官吏的贪暴,爪牙的凶横,百姓的惊恐藏匿及田园的惨遭暴殄,写得生动传神,如历历在目。全曲语言浅显通俗,晓畅明快。
作品原文
【双调】殿前欢①·醉颜酡②
醉颜酡,太翁庄上走如梭。门前几个官人坐,有虎皮驮驮③。呼王留唤伴哥④,无一个,空叫得喉咙破。人踏了瓜果,马践⑤了田禾。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
殿前欢:曲牌名。句式为三七七四五三五四四,共九句。
②醉颜酡(tuó):喝酒后满脸通红。
③虎皮驮驮(tuó):装满财物的虎皮袋子。
④王留、伴哥:农民的名字。
⑤践:踩。
白话译文
官吏们喝得醉脸通红,在太翁的庄里横冲直撞,穿行如梭。有几个官人坐在门前,身边放着装满财物的虎皮口袋。他们挨户吆喝,一会儿叫王留,一会儿叫伴哥,庄里的人都躲了出去,任他们叫破了喉咙也无人答应。这群官吏恼羞成怒,连人带马把地里的瓜果庄稼践踏得一片狠藉。
创作背景
此曲创作时间未知,元代农民受到官吏掠夺骚扰可谓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仅举元朝官方法典《
元典章》中所载的案例即可窥见一斑,作者即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感而作此曲。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散曲,描摹了一幅元代官吏行凶图,将官吏及其爪牙的穷凶极恶和百姓的哀苦无依展现得淋漓尽致。
“醉颜酡,大翁庄上走如梭”,首句写一群喝得酩酊大醉的兵士在村上的庄子里穿来穿去,到处寻找可以带走的财物。“醉颜酡”,写的是官吏们醉酒之后面颊通红的样子,突出了其散漫无度的情态。“大翁”这里是对年长的男子的尊称,体现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尊重,与官吏们目空一切、如人无人之境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门前几个官人坐,有虎皮驮驮”,这一句写官员及其爪牙们在村庄之中四处搜寻、满载而归的场景。几个神气十足的官员模样的人坐在大翁门前,身旁放着一堆堆满满当当的皮袋子,里面装的都是从乡民家中搜刮来的粮食财物。
官吏们贪得无厌,虽袋子中已经装满了搜刮来的财物,却仍不满足,于是便命令手下那群张牙舞爪的兵士,四处吆喝喊叫那些叫做“王留、伴哥”的村民,督促他们出来缴纳赋税,为其供应食宿。但是,哪怕这群爪牙们喊破了喉咙,也没有一个农民出来应答。由这一情景可以推断出,官吏们的这次下乡,进行的一定是赋税外的额外掠夺,若是正常的赋税收敛,村民们是不敢躲避不见的,否则就要受到元朝法律的严惩。
四处搜寻,没有找到躲藏的农民,官吏们可谓是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索性“踏了瓜果,践了田禾”,将农民田里的庄稼瓜果践踏得面目全非,而乡民们宁可粮食庄稼被糟蹋殆尽也不敢出来应付官差的行为也从反面进一步衬托了官差们的凶恶。
散曲通篇采用白描手法,既没有艰深晦涩的典故,也没有比兴等复杂的手法,而是运用俚语俗谚客观冷静地将官吏们的举动描画了出来。
名家点评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原院长、教授
熊笃《元曲鉴赏辞典》:这支散曲未使典故,不用比兴,亦无责骂,纯用白插手法只作客观描述,而官吏的贪暴凶狼,饱肥私囊,爪牙的叱呼么喝,带醉乱闯,村民的惊恐藏匿,田园的惨道暴殄,均写得活灵活现,历历如在目前。“醉颜酡”“走如梭”“虎皮驮驮”“叫得喉咙破”等词语,既通俗显豁,又生动传神。特别是“走”“坐”“呼”“唤”“叫”“踏”“践”等一系列动词,构成了飞动流走的意象,有声有色的画面。
作者简介
刘时中,生卒年不详,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元代散曲家,约元成宗大德中前后在世,官学士。工作曲,今存小令六十余支,套数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