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元
近代学者
段正元(1864—1940),原名德新,道号正元。四川威远县望集乡堰沟坝(现镇西镇红林村)人。十五岁随龙元祖学医,入青城、峨嵋山学道 。四十岁时,著成《阴阳正宗》十二卷,却因早些年间为赈济灾民将家产散尽而无钱出版。
人物生平
段正元(1864—1940),原名德新,道号正元。四川威远县望集乡堰沟坝(现镇西镇红林村)人。据说,幼时读书过目成诵,有神童之称。因不能忍受私垫老师的严格管束而辍学,仅读《论语》半部。以后,即从事农、工、陶、渔等劳动,可谓“多能鄙事”,深知民间之疾苦。
段正元十五岁,因母病延医,遇异人龙元祖为母治病,竞一药而愈,故愿随龙学医。而龙惜传医术,反劝其学道。告以“医乃大道之绪余,果明大道,识阴阳之妙用,握造化之枢纽,位育参赞,则医不待学而自精矣”。于是,乃从学道。先后在峨嵋、青城二山闭关修炼。龙元祖授以先天专门大学之道,止、定、静、安、虑、得后天养身之法,由此修炼成功明心见性。后又奉师命,于旱灾之年变卖家产赈济邻朋,并各处游历寻师访友二十年。
1909年(宣统年间),段正元四十五岁时,为求发展,干一番济世利民的事业,毅然只身进京,得一日本留学回国的知己弟子杨献庭,此人正在民政部供职,四川新津人。段正元此时见清政府气数将尽,革命风云渐起,一时尚不能在京中施展抱负,乃携杨回蜀。1912年,师生在成都桂王桥南街成立伦礼会。当时,满清灭亡,民国初建,国事虽动荡不安。而言论、著作、立会倒自由风行。各种思潮亦甚活跃,有的推倒纲纪伦常为能事者,而伦礼会乃是维护三纲、五伦、八德、阐扬孔子大道为宗旨,并立孔子牌位。每礼拜六实行大成礼拜后,由段正元公开演讲,其内容有《大学》、《中庸》、《论语》等,在当时吸引了相当的听众,共计演讲一百二十三周。后编辑成《大成礼拜杂志》等专著。
1913年,段正元已有弟子数百,乃由桂王桥迁到会府街,改名为人伦道德研究会。此时之会已初具规模,段正元觉得成都终非大道立基之地,其事业仍在北京,决定二上京华。1914年夏启程,随行有杨献庭兄弟及刘晖吉等五、六人,迂回抵京。因其时人海茫茫,投奔无方,嘱随行弟子去天津,住古衣街中舟眼镜庄从事贸易,待机行事。唯独自己孤身一人留京,仅以七元银元之谱,在京苦猴百日。1915年夏历十月,有河南籍国会议员陈景南来访,于是出现转机,走出困境。陈景南(字尧初),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成回国,见国事日乱,前途涉范,遂生出世之念,欲学神仙之法。段正元告以“我无神仙之法,我只有道”,与之叙谈竟日,陈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执弟子礼。嗣后,又有军政界人士雷寺荣、应云从、范绍阶先后来访并列门墙。眼前已出现新局面,乃通知天津杨献庭等人速来京共商大事。并租篇担胡同观音庵房三间,挂起“道德研究会”招牌,为讲学传道之所。段正元曾对弟子感叹:“我赤手空拳,率随众多弟子进京,一无所靠,忍人之不能忍,方有此转机,可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探险家”。
从此,弟子日多,旋经雷寿荣介绍,北洋三杰之首的陆军总长王士珍也列门墙,还有内务总长孙洪伊、步兵统领江宇澄、警察总长吴炳湘等执弟子礼。众多弟子见段正元虽是布衣,但其所立言无一不是性与天道,无一不是天然、自然之绝妙文章,真是阅所未闻也。于是,着手筹备成立北京道德学社。与此同时,段正元在扁担胡同讲学传道,可谓“布衣教王侯”。
1916年,北京道德学社正式成立,地址在西单头条胡同六号。公推王士珍为社长,敦请段正元为社师。其宗旨:阐扬孔子大道,实行人道贞义,提倡世界大同,希望天下太平。由此,每周公开宣讲大道,并出版《道德学志》,一如成都办会,会中经费全由弟子自由乐捐。尤以多伦镇守使肖汉杰出资最多。弟子等常随左右,即问休咎,受益匪浅。有弟子为常年活动经费担忧,欲为段正元谋一顾问头衔。段正元答。“吾遵师,不花公家一文钱,不占国家一锥地,不受国家一名位,不向社会劝募分文,此言不敢忘也。”
北京道德学社成立后,风行全国,各大都市纷纷成立道德学社,以达移风易俗,弘扬孔子大道为目的。据记载:南京(英威街80号)、上海(文监师路862号)、杭州(环城西路三号)、武昌(张之洞路168号)、汉口(日租界大正街一号)、徐州、郑州、沈阳、天津、张家口等地均成立道德学社,并敦请段正元前去讲学传道。其他,如县城边远之处成立道德学社或道德研究所不下数十处。
1934年,有上海名人王一亭等人,发起阐扬孔子大道祈祷世界和平大会,敦请段正元说法化解战争,祈祷和平。当时联合国尚未成立,直接由和平筹备会往各国朝野知名人士发函,得到三十六个国家的复电复函赞成。卒因有人作便而未果。
1937年,北平市长秦德纯因形势紧迫应付乏策而拜门执弟子礼。其时,段正元已不收弟子,再三悬求乃收之。终不能遵段正元之所嘱行事。此时,四顾茫茫,知音安在,数十年为国为民之心付诸东流,心甚痛楚。此时,段正元已知二次世界大战势不可免,百姓将受战火之灾害,百般无奈,乃于《中和日报》刊登退隐说明书,并去万寿山下谐趣园中小住数日,已不再过问国事。然而,段正元对身边弟子言。“万事不足以解忧,唯世界永久和平可以解我之忧“。1940年,段正元逝世于北京,葬于海淀善缘桥陵园。
主要影响
段正元在《大同之音》里如此说:“大而不同者,非大也,同而不大者,非同也,同能大者真同也,大能同者真大也。是故:大同也者,天下为一人,故日大,万国为一家,故日同。是以如是者,真大同天下也”。段正元认为,民吾同胞,物吾同与,人类不分国界,不分种族,本应相亲相爱相扶持。因有此大同思想,美、德、日等国学者、教授慕名来访或拜门者不乏其人。如德籍弟子卫礼贤(Rieharbwilhelrr)曾将《大学心传》、《万教册经》带回本国译成德文,曾主持福郎克府大学校,创建中国文化研究室。
据记载,段正元一生讲学不止,出版单行本、讲义、单折等有三百多种(道德学社内有印刷厂)。段正元逝世后,其弟子整理其遗著汇编成《师道全书》六十册。但存甚少,甚为遗。北京图书馆尚保存段正元部分遗著,多为线装书单行本,有的被列为善本珍藏。上海名人王一亭所赠之《政治大同》上、中、下三册保存完好。
后世纪念
段正元逝世后,汉口弟子江中如中将,曾在抗日时期任蒋介石重庆行辕总务主任时,专程专车由重庆去段正元之故里,与村里人金光裕商议在故里建些亭阁以作古迹,全部费用由江中如中将负责。1947年再次去段老家红林村,已建了一些亭阁石刻之类。现仅在荣县成佳镇与威远县交界处之岩石上,尚留“师尊故里”四个巨型石刻大字,其余皆荡然无存。
相关研究
刘骥翔、刘纬度《段正元儒学思想研究现状综述》认为段正元儒学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段正元儒学思想具有实践性和目标性。从某种意义讲,儒学的核心就是道德,因此,段正元一生以“践行道德”为核心,以“实现大同”为目标,倡导举办道德学社传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特别强调和重视道德实践的问题,以身作则,开展道德实践。1919年秋,美国传教士何乐意拜访段正元,问段正元,“贵社讲道德,何为贵?”段正元答曰:“重在实行”2。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在《段正元道德思想精义》一文中指出:段正元所讲的“道德”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大德,才是“真道德”。
(二)段正元儒学思想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段正元尊重历史,客观分析了儒学的“三纲”思想,恢复了其历史的本来的客观性。他认为,过去二千多年封建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错误宣扬“三纲”,必须予以纠正。段正元认为:“盖为纲云者,非谓君可任意生杀大臣,父亲可以生杀子,丈夫可可贵,任意压制妻;而应该是凡为人君为人父为人夫者,必要整躬率物,以身作则,为臣子与妻之模范,引大臣与妻子于正道,以共保人道之平安也。”
(三)段正元儒学思想具有民族性和创造性。段正元在总结和传承传统儒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师弟有道”的“师道”伦,与“五伦”合称为“六伦”。段正元指出:“真贞师道立,岂但善人多…且国治天下平。”2他将“师道伦”作为重要伦理道德,形成了儒家新“六伦”。
(四)段正元儒学思想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段正元主张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道德的精神文明与现代科学物质文明相结合,他反复强调:“真正的大道,无种族、国界、教派,并不避诸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三教合源,万教归一,以集万教大成,开万世太平为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1 22:0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