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智
教授,学者,博士生导师
1945年1月生,河南辉县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大学宗教学系主任、武汉大学基督宗教与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宗教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基地(哲学所)兼职教授与学术委员、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职务。
人物经历
196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哲学原理专业。
1970年任湖北省鹤峰县中云中学校长。
1981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并开始任教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91年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1997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87年8月赴美国西东大学担任为期一年的普通访问学者。
1998年1月赴哈佛大学担任为期一年的高级访问学者。
2001年11月赴德国柏林理工大学哲学所从事为期三个月的合作研究。
1998年8月出席于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第20届世界哲学大会。
2001年9月出席于德国柏林召开的第7届国际莱布尼茨会议,并被确定为会议主席团成员。
学术成果
获奖情况
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
代表性著作
(1)《宗教概论》(独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
(2)《莱布尼茨》(陈修斋、段德智著),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11月。
(3)《死亡哲学》(独著),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台北:红叶出版公司,1994年8月(繁体字版);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生命之旅丛书之一)。
(4)《宗教学》(独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
(5)《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合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代表性译著
(1)《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译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5月。
(2)《非理性的人》[译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1月。
(3)《英国哲学史》[译著],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4)《论儒学的宗教性》[译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5)《哲学辞典》[译著],台湾:猫头鹰出版社,2004年4月
(6)《论存在者与本质》[译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4月
(7)《神学大全》[译著],北京:商务印书馆观,2013年10月
(8)《反异教大全》[译著]
代表性论文
(1)试论阿奎那特指质料学说的变革性质及其神哲学意义:兼论materia signata的中文翻译,段德智、赵敦华,《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4期
(2)阿奎那的本质学说对亚里士多德的超越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00年第4期
(3)试论宗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宗教学研究的规范功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4期
(7)西方主体性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前景:兼评“主体死亡”观点,《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8)试论西方宗教哲学的人学化趋势及其历史定命,《哲学研究》1999年第8期。
(9)从存有的层次性看儒学的宗教性,《哲学动态》1999年第7期。
(10)简论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历史嬗变与历史命运:从笛卡尔到胡塞尔和萨特,《武汉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著作
(1)《西方死亡哲学》(独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
(2)《宗教概论》(独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参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
(4)《宗教与社会:对作为宗教学的宗教社会学的一个研究》(独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7月。
(5)《脑死亡:现代死亡学》(合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6)《邪教不是宗教》(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
(7)《宗教思想家论宗教与人生》(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8)《当代英美哲学地图》(合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9)《当代英美著名哲学家学术自述》(合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
(10)《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陈修斋译,段德智修订,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11)《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5月。
(12)《湖北宗教研究》(主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
论文及译文
(1)试论阿奎那特指质料学说的变革性质及其神哲学意义:兼论materia signata的中文翻译,段德智、赵敦华,《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4期
(2)亡友的“七弦琴”,《光明日报》2006年9月19日(第10版)
(3)阿奎那的本质学说对亚里士多德的超越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00年第4期
(4)试论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及其现时代意义,《哲学动态》2006年第4期
(5)树立宗教学意识乃推进我国宗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4期
(6)试论宗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宗教学研究的规范功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4期
(7)“庄严国土”,宗教有责,《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8)法国大革命的新阐释:读《法兰西风格:革命的政治文化》,载《〈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0月,原载《历史研究》1993年第6期。
(9)试论当代宗教哲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论域,《世界哲学》2005年第3期。
(10)当代伦理的重构与“回到苏格拉底”:试论苏格拉底伦理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1)“匡正”必须“去伪”,“去伪”必须“辨伪”,载《湖北宗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
(12)论儒学的宗教性及其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辩证关联,载《湖北宗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
(13)试论现代西方基督宗教伦理思想的历史演绎、多元发展与理论困难,《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4)宗教的人学、道德伦理和社会学意义,《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中国宗教的“轴心时代”,《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2期。
(15)“全球一体化”与当代中国基督宗教的历史使命,载香港信义宗神学院神学年刊《神学与生活》第26期(2003年)。
(16)中国当代莱布尼茨研究述介,《哲学动态》2003年第7期。
(17)试论莱布尼茨和谐学说的理论特征:兼论其与中国阴阳和谐学说的根本差异,《复旦大学学报》2003年第 4期。
(18)从儒学的宗教性看儒家的主体性思想及其现时代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9)“全球化道教”与“道教化全球”,《世界宗教文化》2003年第1期。
(20)存在与分析哲学家,段德智译,陈修斋校,载《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上卷),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原载《哲学译丛》1993年第1期。
(21)试论莱布尼茨的现象主义与单子主义的内在关联:对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一个重大问题的回应,《哲学研究》2002年第9期。
(22)试论宗教对话的层次性、基本中介与普遍模式:三论21世纪基督宗教的对话形态,《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4期。
(23)从全球化的观点看儒学的宗教性:兼评哈佛汉学家的世界情怀,载“中国哈佛-燕京学者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文明对话: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4)试论希克多元论假说的乌托邦性质,载《哲学评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年4月。
(25)第七届莱布尼茨国际学术会议在柏林召开,李文潮、余慧贤著,《哲学动态》2002年第3期。
(26)On the History,Theoretical Difficulties and Prospects of the Western Subjectivity Thought,in Philoosophic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ties of Globalization, Vol.II, edit. By Oliva Blanchette, Tomonobu Imanich, George F. McLean, Washington: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2001.
(27)试论当代西方基督宗教伦理思想研究中的三大难题,《哲学动态》2001年第11期。
(28)实现宗教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方略,载《济南市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9)试论现代哲学的“返老还童”: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发展趋势研究,《江海学刊》2001年第5期。
(30)On the Doctrine of Harmony of Leibniz and Its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with the Doctrine of Chinese Yin-yang Harmony,“第7届莱布尼茨国际学术研讨会”(德国柏林)会议论文,2001年9月。
(31)试论当代中国邪教滋生、蔓延的社会文化根源,《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3期。
(32)试论希克多元论假说的乌托邦性质:对21世纪基督宗教对话形态的一个考察,(台湾)《宗教哲学》2001年第2期。
(33)墨子生死观述评:兼论儒墨两家生死观的同异,台中市《中国文化月刊》第254期。
(34)从“中国礼仪之争”看基督宗教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加拿大)《维真学刊》2001年第2期。
(35)“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对庄子生死观的一个考察,《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36)西方主体性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前景:兼评“主体死亡”观点,《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37)莱布尼茨的《神正论》与世间诸善的汇合,载《世纪之交的宗教与宗教学研究》(《珞珈哲学论坛》第4辑),余亮译,段德智校,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38)论莱布尼茨的自主的和神恩的和谐学说及其现时代意义,《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1期。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段德智:凌寒独自暗香来.光明网.2009-05-13
段德智——武汉大学.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2010-12-14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2 15:5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