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地带
生态学术语
死亡地带,生态学术语,意为世界上海洋和湖泊中的缺氧地带。因为大多数生物体需要氧气生存,很少有生物体能在缺氧条件下生存。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区域被称为死区。
磷、氮和其他营养物质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肥力。浮游植物、藻类和海草等生物会在水面上迅速过度生长。这种藻类和浮游植物的快速发展被称为藻华。藻华会在它们下面形成死区。(有害藻华
藻华阻止光线穿透水面。它们还能防止下面的生物体吸收氧气。阳光对于植物和生物来说是必要的,比如浮游植物和藻类,它们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制造自己的营养物质。从海草到鱼,几乎所有水生生物都需要氧气。
藻类大量繁殖剥夺了生物体的阳光和氧气,对生活在水面以下的各种物种造成了负面影响。底栖生物的数目和多样性尤其减少。
由于藻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藻华有时被称为“赤潮”或“褐潮”,这取决于藻类的颜色。赤潮实际上与潮汐无关。它们也与藻类无关。引起赤潮的生物体是一种细菌,称为蓝藻。
藻华通常在出现后不久就会死亡。生态系统根本无法支持大量的蓝藻。这些生物为了剩下的氧气和营养而互相竞争。
当藻类和其他生物因缺氧和营养缺乏而死亡时,就会发生缺氧。藻类大量繁殖后往往会出现缺氧现象。蓝藻、藻类和浮游植物沉入海底,并被细菌分解。尽管氧气现在可以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自由流动,但分解过程几乎耗尽了所有的氧气。氧气的缺乏造成了死亡区,大多数水生物种无法在死亡地带生存。
科学家已经确认了全球415个死亡地带。在1960年到2010年里,缺氧地区急剧增加,从1960年的10例记录到2007年的至少169例。世界上大多数死亡地带位于美国东海岸、波罗的海国家日本朝鲜半岛的海岸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3:5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