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迟
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
武迟(1914年12月16日—1988年3月1日),出生于北京,籍贯浙江杭州,石油化工专家,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石化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人物生平
1914年12月16日,武迟出生于北京。
1926年—1929年,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
1929年9月—1930年6月,就读于上海民立中学。
1930年9月,入读于杭州蕙兰中学。
1932年6月—1936年6月,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39年8月,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化学工程实践科学硕士学位;同年,任职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公司。
1950年,任教于清华大学。
1952年,任清华大学石油系代理主任。
1953年,任北京石油学院教授兼石油炼制系主任。
1958年,历任石油工业部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1965年,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66年—1967年,参加顺丁橡胶大会战。
1969年12月—1972年,在湖北潜江五七干校参加劳动。
1973年—1988年,任中国石化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高级技术顾问。
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8年3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武迟曾参加铂重整等炼油新工艺的开发,利用炼厂气制取聚合级丁二烯和生产顺丁橡胶等。参与并组织分子筛催化剂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指导了新型铂铼、铂锡重整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择型分子筛催化剂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等。
截至1988年3月,武迟编著的代表论著有《基础化学工业技术》《石油加工的现代发展》《异丙苯催化动力学及硅铝催化剂中毒》《共胶硅铝催化剂的酸性》等,其他论著参考如下:
[1]武迟.对当前润滑油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几点意见[J].石油炼制与化工,1959(17).
[2]郑长波,李再婷,武迟.在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减压瓦斯油催化裂化产品分布及动力学[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8(02):23-32.
[3]邵建忠,王君钰,武迟,等.铼铂比对铂铼重整催化剂反应性能与抗硫性能. [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1, 7(4):7.
[4]武迟,杨光华.石油加工的近代发展[J].燃料化学学报,1956(01):66-81.
[5]王君钰,武迟.共胶硅铝催化剂的酸性[J].燃料化学学报,1959(03):11-21.
[6]武迟,黄乙武.硫酸制造工业[J].化学通报,1952(01):22-26.
[7]齐曾度,蒋国梁,廖士纲,等.克拉玛依原油320—570℃重馏分催化裂化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1958(5):25-29
人才培养
武迟与施铨元编写了《基本化学工业工艺》一书,成为以后教学时的教材之一。
1953年,武迟在北京石油学院和同事们一起创建了石油炼制专业。
武迟对专业基础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给学生指定有关原文专业书籍,规定阅读页数和时间,定期和研究生、辅导教师提出问题,相互质疑,共同讨论。对一时不清楚的问题,采取探讨的态度。他治学严谨,结合实际,出题考试,总是自行验算准确无误,才将试卷下发。在对外发表文章时,在申请专利时,总谦虚地不署自己的姓名。
武迟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讲授《工业化学》《炼油工程》等课程。
武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这些毕业生中不少已成为石油化工方面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龚育之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武迟于出生在北京小椿树胡同,因此得名小椿,他的父亲武曾傅通晓诗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武迟的母亲严纯虽没有上过正式学堂,但她也是出身于诗礼之家,自幼在家中和她的两个弟弟一起读书学习,对诗词各方面也有较深的理解。武迟的伯父武曾保是画家,他们和一些亲友成立诗社,经常在家中吟诗作画,在家庭气氛熏陶下,武迟自幼喜爱阅读诗词、赋诗习作。
武迟的妻子王君钰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曾任职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两人育有三个子女,建初(大儿子)、映薇、映萍。
人物评价
“武迟为中国石油化工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为中国的石油化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评)
“武迟是石化战线具有渊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为中国的石油化工事业发展鞠躬尽瘁,为炼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评)
“武迟是中国石油教育和石化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讲求实际,严谨治学,拼搏奉献,直到最后一息。”(《中国科技史料》评)
参考资料
武迟.中国科学院学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2 16:4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