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清金简撰作品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清金简撰,进呈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书籍记载了木活字印刷设备的制作、殿本书籍印刷流程及管理,是据有典型则例价值的书籍。书中反映出当时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管理制度、人事系统、设计价值等。
作者信息
金简,满洲朝鲜籍人。先祖原为朝鲜义州人,于天聪元年(1627)率族人归诚满洲,按律令予以褒奖,授世管佐领。满族建国期间,金氏一族多有功勋,受到皇家重视。金简妹妹被选中“秀女”,成为乾隆帝贵妃,金氏一族愈发显赫。嘉庆帝命其族改入满洲,即将正黄旗包衣金氏抬入“上三旗”,赐姓金佳氏。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正月,命《玉碟》内改书赐姓,以示对金家的恩宠。
金简官运亨通,乾隆中,初授内务府笔帖式,累迁奉宸院卿。之后,历任总管内务府大臣、监武英殿刻书、《四库全书》副总裁、户部侍郎、镶黄旗汉军副部统、署工部尚书、工部尚书、镶黄旗汉军都统、吏部尚书等职。《清史稿·卷三二一·列传第一〇八》有传:
“金简,赐姓金佳氏,满洲正黄旗人,初隶内务府汉军。父三保,武备院卿。金简,乾隆中授内务府笔帖式,累迁奉宸院卿。三十七年,授总管内务府大臣。监武英殿刻书,充四库全书副总裁,专司考核督催。三十九年,授户部侍郎,管钱法堂,镶黄旗汉军副都统,赐孔雀翎。四十年,奏:“京局鼓铸,每年七十五卯,钱九十二万七千三百五十千。岁余二万余千,加以节年余存,遇闰尽可抵放。请裁去闰月四卯。”从之。四十三年,命纂四库荟要,署工部尚书。命赴盛京察平允库项亏短,关防拉萨礼等治罪如律。奏定盛京银库章程,下部议行。四十六年,命总理工部。四十八年,擢工部尚书、镶黄旗汉军都统。四十九年,请疏浚卢沟桥中泓五孔水道,并请定三、四年疏浚一次。五十年,与千叟宴。四库全书成,议叙。命修葺明陵,请加筑思陵月台,并拓享殿、宫门。五十六年,故安南国王黎维祁听所属黄益晓、黎光霁等禀请归国,命金简察治,益晓、光霁等并发遣。五十七年,调吏部尚书。五十九年,卒,令皇孙绵懃奠醊,赐祭葬,谥勤恪。金简女弟为高宗贵妃。嘉庆初,仁宗命其族改入满洲,赐姓。”
成书背景
清乾隆三十八(1773)年,在西华门外北长街,设立聚珍馆,专事刊行善本珍籍。这年五月,命儒臣校辑《永乐大典》中的零篇散简及各省进呈遗书,并令在这上万余种书籍之中,选择“人所罕见,有裨世道人心及足资考镜者”发交武英殿“剞劂流传”,以“嘉惠来学”。当时,总理武英殿刻书事务的,即为金简,时为四库全书馆副总裁。他接受御选图书的刊印事务之后,考虑到上百种书籍的雕刻,费工费时,非常不易,就计划仿照元代王祯的木活字,刻印这批图书。他在奏折中详述自己的意见,提出刻枣木活字套版一份,刷印各种书籍的办法,认为这“比较刊版,工料省简悬殊”。他还以《御定佩文诗韵》为例,说“除生僻者不常见于经传者不均集外,计应刊刻者约六千数百余字。”这些字中,虚字、常用熟字,在书中会数十、数百次地出现,照旧法雕版,累计刊字十万以上,若刻成活字,就可省去大量工料。且“遇有发刻一切书籍,只须将槽板照底本一摆,即可刷印成卷”。乾隆阅后,当即批“甚好,照此办理”。于是就组织臣工着手雕造木活字。乾隆三十九年(1774),25万木活字最后雕刻完毕。刻成后,乾隆认为“活字”称谓不雅驯,因以聚珍名之。因此,乾隆年间用这套活字排印的书籍就叫《武英殿聚珍版从书》。
书籍内容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书进呈于乾隆四十一(1776)年。
全书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其一为奏议部分。这部分主要是金简等人关于木活字印刷有关事项向皇帝请示的奏折及乾隆的批示。
其二是活字制作的技术和排版印刷的工艺流程问题。这部分着重讲述木活字印刷的具体操作,分为十五道程序:成造木子、刻字、字柜、槽板、夹条、顶木、中心木、类盘、套格、摆书、垫版、校对、印刷、归类逐日轮转法。每道程序后均有插图,并作出工具尺寸标准上的简要说明。
书前附有有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御制题武英殿聚珍版十韵(有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八二《史部·政书类·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乾隆四十一年,户部侍郎金简恭撰进呈。初,乾隆三十八年诏纂修《四库全书》,复命择其善本,校正剞劂,以嘉惠艺林。金简实司其事,因枣梨繁重,乃奏请以活字排印,力省功多。得旨俞允,并锡以嘉名,纪以睿藻。行之三载,印本衣被于天下。金简因述其程式,以为此书。考沈括《梦溪笔谈》,称‘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始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版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版,持就火炀之。药稍镕,以一平版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本,则极为神速’云云。活字之法,斯其权舆。然泥字既不精整,又易破碎。松脂诸物亦繁重周章,故王桢《农书》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法,则质柔易损,更为费日损工矣。是编参酌旧制,而变通以新意。首载诸臣奏议,次载取材雕字之次第,以及庋置排类之法。凡为图十有六,为说十有九。皆一一得诸试验,故一一可见诸施行。乃知前明无锡人以活字印《太平御览》,自隆庆元年至五年仅得十之一二者(案:事见黄正色《太平御览序》),由於不得其法。此亦足见圣朝制器利用,事事皆超前代也。”
版本信息
初版进呈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聚珍本。
入民国后,有上海商务印书馆据聚珍本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建国后中华书局重新影印商务印书馆本。此两本前有《四库全书总目》中关于此书的提要。
现行较易购买阅读有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版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30 15:03
目录
概述
作者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