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武昌有城始于三国时期(公元223年),武昌古城以砖筑垣始于唐代(公元835年),到明代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经再次扩建基本定型。沿城垣筑有城门9道,名为汉阳门、平湖门、文昌门、望山门、保安门、中和门、宾阳门、忠孝门、武胜门。武胜门是明清时期武昌城北面唯一的城门。1927年
北伐战争后,武昌城城墙被拆毁。
1370年朱元璋把他的老同乡周德兴封为江夏侯,第二年,周德兴扩建武昌城。周德兴见城北有螃蟹岬、凤凰山二岭横亘,山外又是蒿草丛生的浩淼沙湖,形成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于是在城北开仅辟一门,得名“草埠门”。嘉靖年间取“都武而昌,得地之胜”之意更名为“武胜门”。
武昌城北的得胜桥就是这么一条原汁原味的明清老街。武昌得胜桥,曾是武昌北城最繁华的小商业之地。虽名有桥,但却是一条距今已有600多年的老街。街道上保存了上百年的老房子。这里菜场文化兴盛,白天商贾云集,人来人往。
当年周德兴拓建武昌城时,见城北有螃蟹岬、凤凰山二岭横亘。山外又是蒿草丛生的浩淼沙湖,形成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于是在城北仅辟一门,得名“草埠门”。嘉靖年间取“都武而昌,得地之胜”之意更名为“武胜门”。
2018年12月,为配合武汉城市建设需要,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武昌武胜门遗址进行了考古清理工作。目前清理工作在遗址西侧进行,已揭露出与武胜门相关连的城墙等遗存。出土文物中有一块明代铭文砖,上有“武昌县提调官县丞杨时敬”“武昌府提调官通判系张朂”等字样,另外还出土了少量的明清时期青花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