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公办高校
武汉科技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武科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该校由湖北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898年,湖北工艺学堂成立,最早的办学地点设在武昌的万寿宫。
1907年,更名为湖北中等工业学堂。1913年,更名为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1922年,更名为湖北省立武昌高级工科中学校。1927年,湖北省立武昌高级工科中学校先后并入省立二中、省立三中。1935年,更名为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9年,更名为湖北省武昌高级工业学校。1953年,更名为中南钢铁工业学校。1954年,更名为武昌钢铁工业学校。
1958年7月,武汉钢铁公司向冶金部和湖北省政府提出“关于筹办武汉钢铁学院的意见“的报告得到批准。武汉钢铁学院以武昌钢铁工业学校和武钢公司业余钢铁工业大学为基础组建而成,校址在青山区任家路,院长由武汉钢铁公司总经理李一清兼任。当年招收本科生662人,中专生415人。
1961年9月,原湖北工业学院停办,该校冶金机械专业师生并入学校。1963年6月,学院改为直属冶金工业部领导。1970年,学校下放到湖北省,实行双重领导,以省为主管理。1978年,武汉钢铁学院实行由冶金部、湖北省双重领导,以冶金部为主的领导体制。同年,开办研究生教育,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
合并更名
1995年4月5日,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同年,学校被批准为博士授权单位。
1999年4月28日,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同年,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后分拆)成立。
改革发展
2004年11月25日,武汉铁路中心医院由武汉铁路局正式移交武汉科技大学管理,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同时成为武汉科技大学临床学院(2008年8月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2013年,获批湖北省属高校中第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年,学校启动香涛计划,挑选优秀学子进行试点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11月1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宝钢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首钢总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共建武汉科技大学,标志着该校加入国家实施的“省部部”共建地方高水平大学计划行列,成为湖北省唯一一所省部部共建高校
2016年,获批湖北省属高校中第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同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是当年湖北省唯一入选高校。
2017年,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百强高校”。同年,武汉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成立。
2018年,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获批系统科学博士点,实现首个理学博士点的突破;入选全国首批30所《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单位;“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性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2018年度地方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地方高校“111计划”)立项名单,标志着武汉科技大学正式成为“111计划”高校的一员,实现了湖北省省属高校的突破。2月5日,武汉科技大学与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成为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教学医院。3月15日,中国宝武集团与武汉科技大学共建的炭材料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揭牌。5月26日,湖北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院成立,是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武汉科技大学为建设主体的省级智库。8月28日,武汉科技大学德康医院(武汉市洪山区张家湾街烽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9月,武汉科技大学美术馆建成,是湖北省高校最大的美术馆。11月1日,武汉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恒大足球学院揭牌成立。
2019年,入选为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和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月25日,武汉科技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共建“同济天佑医院医联体”。5月26日,武汉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家吴宏鑫担任院长。
2020年3月,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获得批准(编号MOE42NL1A20192045N),为湖北省高校此次获批的三个项目之一。10月16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
2021年1月20日,武汉科技大学老年病医院武汉科技大学医学转化楼)建设工程开工。6月4日,武汉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成立,聘任袁年兴教授为人文社科高研院执行院长。
2022年3月28日,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部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5月,组建武汉科技大学本科生院,下设本科招生办公室、教务管理办公室、教学研究与建设办公室、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综合管理办公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5月27日,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成立。6月16日,武汉科技大学香涛学院揭牌成立。11月17日,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签署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12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三批“国家国防科工局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地方高校”,实现湖北省“局省共建高校”零的突破。
2023年,武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确定为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5月31日,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在青山校区成立。7月7日,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成立,是首批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之一。11月,“钢铁工业耐火材料新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是学校获得的第一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也是湖北省属高校中的第一个。11月4日,由武汉科技大学设立与协调管理的联合研究机构——中非低碳冶金研究中心揭牌,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尼日利亚圣约大学、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学为核心参与合作单位。11月16日,武汉科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2月,“中国武汉科技大学-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尼日利亚圣约大学绿色低碳冶金领域伙伴研究所交流项目”获批立项;与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共建“低碳冶金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揭牌。
2024年1月16日,武汉科技大学安陆钒产业研究院在安陆市开工。1月19日,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揭牌仪式举行。2月,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机构,成为湖北省高校首家获批单位。6月21日,武汉科技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7月1日,武汉科技大学支持武汉城市学院高质量发展对口帮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隆重举行,两校携手开启合作新里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设有18个学院(部),开设79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4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7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十四五”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的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武汉科技大学有20个一级学科参评,其中,评估结果为B类的学科有6个,评估结果为C类的学科有9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900余人。拥有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25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0人,湖北省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318人,湖北省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培养计划入选者9人,湖北名师15人,湖北名师工作室8个,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85人,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5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获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0个(其中国家级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14项,18个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住建部专业认证(评估)。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国家规划教材14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7个。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与中国宝武、恒大集团、鞍钢集团、柳钢集团、中国一冶、中冶南方等30余家大型企业和武汉、随州、孝感、无锡等省内外有关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国宝武—武汉科技大学炭材料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黄石市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心”“武汉科技大学—老河口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荷兰、奥地利、新加坡、日本、韩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师资互访、联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美国桥港大学意大利福贾美术学院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合作举办硕士教育项目;与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和博士后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学校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在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国际工商管理等本科专业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系统科学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近500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战略钒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31个省级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10多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260余项。2007年以来获得19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底,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由青山校区图书馆、黄家湖校区图书馆以及16个学院分馆组成,校本部图书馆面积11000平方米,黄家湖新校区图书馆面积44000平方米,馆舍总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其馆藏文献类型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录、标准、专利、产品目录及各种工具书。全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285.99万册,购买中外文数据库76个,电子图书104.18万册,音频2,451小时;在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文献检索、新书推荐等传统服务的同时,自建了5个专题数据库,建立了外文原版期刊目次库和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系统,开通了网络即时咨询系统,实现了印刷型文献借阅、电子阅览、信息检索、文献传递、用户培训、解答咨询等工作的网络化服务。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是由武汉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75年,原名为《武汉钢铁学院学报》、《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以前以季刊形式出版,2006年起以双月刊形式出版。其国际刊号为ISSN 1674-3644,国内统一刊号为CN 42-1608/N,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冶金工程、冶金材料科学、冶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科学与控制、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建筑工程、环境工程以及基础理论研究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截至2024年5月,《武汉科技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维普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全文数据库,并分别于2006、2008、2010、2012、2014年度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秀学报。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校名历经工艺学堂、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湖北甲等工业学校、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武昌钢铁工业学校的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1995年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9年4月28日,根据教育部教发[1999]55号文件,省人民政府鄂政发[1999]41号文件批准,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校名为鲁迅体楷书。
武汉科技大学校徽为正圆形,由两个同心圆构成的图案。内圈为搏击风浪的帆,帆为字母“Y”(“冶”字拼音首字母)的艺术创意表达,凸显学校的冶金特色。外层同心圆上方为鲁迅手写体校名,下方为学校英文名称和学校办学起始年份“1898”组合而成。校徽主色调由科技白(C:0 M:0 Y:0 K:0)、沁湖蓝(C:40 M:10 Y:10 K:0)和青山绿(C:90 M:30 Y:80 K:40)三色构成。科技白象征创新、先进、严谨,代表学校优势特色的“大冶金”学科;沁湖蓝象征智慧、理性、未来,代表学校新兴交叉的“大数据”学科;青山绿象征生命、健康、青春,代表学校融合发展的“大健康”学科,三色组合凸显学校“一主两翼”的学科体系。同时沁湖蓝、青山绿也意喻“沁水青山”的美丽校园。
武汉科技大学校旗设计方案分别以白、红、蓝、绿、浅蓝五种色彩作为底色,尺寸规格共有5种:1号旗帜(2880毫米*1920毫米)、2号旗帜(2400毫米*1600毫米)、3号旗帜(1920毫米*1280毫米)、4号旗帜(1440毫米*960毫米)、5号旗帜(960毫米*640毫米)。五种颜色分别设有横版、竖版、二级单位版三种类型,共计75个样式。旗面标准色:白色(C:0,M:0,Y:0;K:0);红色(C:0,M:100,Y:100;K:0);蓝色(C:100,M:65,Y:0;K:0);绿色(C:91,M:44,Y:87;K:9);浅蓝色(C:34,M:5,Y:11;K:0)。旗面含有武汉科技大学的标志性元素,图案布局合理,同时,还为二级学院设计院旗、院标预留既有统一范式又可体现各自特征的空间。校旗按横挂式、竖挂式及桌式设计,长宽比例为1.5:1。
精神文化
厚德博学、崇实去浮
“厚德”二字,出自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即优待、推崇、重视;“德”,即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厚德”,即重视道德修养,注重德育。“博”,即多、广、丰富;“学”,即学习、模仿、学问;“博学”,即多学勤问、学问渊博。“崇”,即重视;“实”,即实在、实际;“去”,即除掉、除去;“浮”,即浮漂、浮躁、浮华;“崇实去浮”,即崇尚扎实,去除漂浮;推崇实在,除掉浮躁;注重实践,严禁浮夸;提倡立足实际,反对华而不实;倡导真才实学,不要虚假作风;追求实用实效,切勿徒有虚名。
2007年9月,校党委宣传部面向全校师生征集歌词,经过初选、公示,最后选择了该版由该校师生集体创作的作品。学校特邀全国著名合唱指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陈国权谱曲,总时长1分35秒。校歌涵盖了校训、目标,以及对学校未来的美好祝愿。内容丰富,朗朗上口,音律优美而有力。其中“扬子江边,黄家湖畔”摘自学生的作品。“春风化雨”歌颂老师。“百年薪火”展现学校悠久办学历史,“科技人文”讲明学校的发展方向,“钢铁品质”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求真与务实的统一,是科学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炼,也是武汉科技大学办学一百多年来学校风气的积淀。
“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出自《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为人师表”,言教身教并举,经师人师同求,是训练学生的规矩,培养学生的目标。“敬业”,从业忠诚不移,工作勤勉毋懈,是对教育事业的神圣感和责任心。“奉献”,无私无我,热爱教育对象,是师德的核心。“为人师表、敬业奉献”是武汉科技大学办学百年来教风的集中体现。
“沉静好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摒除杂念、专心致志、脚踏实地、学以致用,以达到“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用致用”的目的,强调的是一种认真专致的学习态度。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培养的人才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书本知识外,还要尽可能多地在社会实践中汲取广博的知识,需具备高尚的品德素质修养,即品德高尚、专业扎实,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做到“知行合一”。
社团文化
国旗护卫队
国旗护卫队的成员,于每天早晨七点准时集合在恒大楼门口,以整齐划一的队列将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
绿联社
绿联社社团活动以校内和校外校内两条主线展开:校内活动致力于“树立校园绿色形象,增强自身环保意识”,积极倡导绿色行为,树立绿色观念,普及绿色文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校外活动,秉承“绿色生命,绿色环保”的理念,将环保理念在社会范围内得以扩展。曾获“湖北省优秀社团”、“地球一小时武汉地区优秀奖”、“武汉科技大学红旗社团“等称号。
白衣天使志愿者服务联合队
白衣天使志愿者服务联合队立足校园,围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主题,服务校园、回报社会,围绕着公众救护、预防艾滋、爱心义诊三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校内和校外志愿服务活动,为新生进行军训急救护航;对在校大学生一系列防艾主题活动;赴湖北仙桃中建五局开展“与农民工携手,爱心义诊进工地”志愿活动。曾获全国高校“志愿者服务类优秀社团特别奖”、湖北省“中国志愿者优秀组织奖”、“雷锋社团”称号等荣誉。
龙舟协会
武科大龙舟协会成立于2017年,旨在让学子们领会龙舟竞渡、同舟共济的龙舟精神,提升武科大学子的凝聚力,同时做好龙舟文化的传承。每年端午节,武科大会举办“沁湖连心·同舟共济”端午龙舟友谊赛。
京韵社
京韵社成立于2009年,主要通过“唱”的形式在大学生中传播京剧文化,与学校1956年成立、历史悠久的教职工京剧社有着紧密联系,以每周一次的唱腔练习、交流活动为主要活动,经常请老师到学校进行指导、交流。
书画艺术协会
书画艺术协会成立于1998年,每年承办主题书画比赛并在艺术学院进行展出,为热爱传统书画的同学提供相互学习、进步的平台,旨在宣扬传统书画,且社团在评优中多次斩获“红旗社团”等称号。
社团文化艺术节
每年10月中旬左右开始,涉及理论科技、实践公益、艺术文化、体育竞技等四个类别。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现有青山、黄家湖和洪山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1.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
青山校区
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是学校本部,也是曾经的武汉钢铁学院,坐落在武汉市青山区,毗邻长江。校内主要是由六个学院组成,分别是:机械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
黄家湖校区
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坐落在武汉市洪山区,于2005年9月启用。校内包含:城市建设学院、恒大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与经济学院、医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国际学院、体育学院/恒大足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2号。
洪山校区
武汉科技大学洪山校区坐落在武汉市洪山区,主要由继续教育学院构成。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199号。
行政管理
校园环境
沁湖
沁湖,是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里的内湖,也是全国高校校园内最大的自然湖泊之一,近200亩的宽阔水域是学校的绿化之肺。“沁”字原意是“以物探水”,引申有渗透、浸润之意。在沁湖旁散落着近百个泉石,石头上镌刻着中外名人名言,形态各异的石头装点了沁湖畔的美丽风光。沁湖绿道将沁湖分成了两个部分,从沁湖绿道的西侧可以看到一条蜿蜒伸展的木桥,桥的尽头是湖心岛,岛上建有一座亭,这便是谢师亭
廉园
廉园位于黄家湖校区沁湖之滨,占地五千平方米,属中式徽派建筑风格,庄重典雅。放眼望去,松竹掩映、白墙灰瓦、回廊格窗、曲径通幽。“廉园”共分 4个板块:清风廊、白昊坡、德政墙、竹廉韵。紧邻绿道,设清风廊、白昊坡、竹廉韵、德政墙四个板块,以“赏松竹、沐清廉、养心性、育人才”为主题,寓勤政廉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传统道德教育于景观之中,实现人、景、廉有机融合,相映成彰。
校友情况
截至2023年11月,武汉科技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在现代制造、医疗、建筑等行业培养了专门人才25万余人。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章程.武汉科技大学信息公开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2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