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Jianghan University),位于
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
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主管部门为湖北省,是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湖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5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湖北全省建设教育强省的五所重点高校之一,省委、省政府支持率先突破国家“双一流”建设的4所省属高校之一。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52年12月,武汉市贸易干部学校创办;1954年12月,更名为武汉市商业干部学校;1958年9月,更名为武汉财贸学院;1959年12月,改为武汉财贸干部进修学院;1962年1月,更名武汉市财贸干部学校。
1951年12月,武汉市第一师范学校创办;1977年8月,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分部;1978年6月,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部;1981年8月,改为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1980年10月,武汉大学分校、华中工学院分院、湖北财经学院分院、武汉工学院分院创办。
1980年,依靠武汉地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援,以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武汉工学院、湖北财经学院4所高校分校的名义,开设了7个专业8个班,任课教师也主要由4所高校的教师兼任。
1981年9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这4所分校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江汉大学。校本部设在武汉市第四十中学(江岸区)内,在武汉市第二十七中学(江岸区)、新河街中学(武昌区)、鹦鹉洲中学(汉阳区)设立了三个教学点。
1982年8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并入江汉大学,同年10月将武汉市财贸干部学校并入江汉大学,将两校校址定为江汉大学本部;11月,三个教学点移交给三个中学,随后将武昌区中华路中学、武汉市第七十三中学(汉阳区)分别改作江汉大学武昌分部、汉阳分部。
1984年秋,由市农委支持,在武昌张家湾拨43亩土地及部分房屋,建立农学分部。
1985年10月,经取得武汉大学同意,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教委备案,在江汉大学内设立武汉大学分校,招收四年制
本科师范生,为武汉市培养中学师资。武汉大学分校与江汉大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
1998年4月,经湖北省教委同意,停止使用武汉大学分校名义招生,原以武汉大学分校名义招生的本科专业改以江汉大学名义招生。
1978年,根据省计委、省教育厅《关于下达1978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计划的联合通知》,开办武汉市机械工业学校机械制造、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大专班及武汉市化工研究所化学工程、有机合成专业大专班。
1981年8月,省政府下达《关于武汉市建立三所高等院校分院的批复》批准建立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校址设立在武汉第四机床厂内,仍实行分散办学。
1982年11月,根据市政府《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实行统一领导和集中办学的通知》,决定将分散在市化工研究所化学工程、有机合成专业和设在原江汉大学的固体电子学、自动化仪表专业集中到本部办学。
1986年,市政府下达《关于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办学规模的批复》,同意学校以培养
理工科本科毕业生为主,在校全日制学生1990年争取达到2000名,最大办学规模暂定为2500至3000名。
1992年2月,市编委下达《关于调整市科技干部进修学院管理体制的通知》,将武汉市科技干部进修学院与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合并。
1993年5月,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
1950年,名为武汉市暑期教师学院。1952年,改名为武汉教师学院。1953年8月,易名为武汉市教师进修学院。1980年10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武汉教育学院。
1977年,开始职前新教师培养,以武师汉口分院的名义招收中文、数学、物理、英语4个班师范大专生。1984年,以华中师范大学的名义招收了中文、数学、历史、生物四个专业的本科生(华师行字[1984]224号)。1986年,经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学院自主招收师范专科生(武政办[1986]64号)直到1996年。
1993年底,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原市委党校分校并入武汉教育学院(武教工委[1993]12号)。学院本部设在汉口南院(六合路1号),北院设在汉口永清街、培训部设在汉阳月湖堤(原市委党校分校)。
1996年,首次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教育管理、数学学科教学论、语文教学论三个专业的中学教师教育研究生课程班。
1997年,在招收师范专科生的基础上,又以武汉大学分校的名义重新招收中文、数学两个专业
本科生。1998年,学院开始自主招收中文、数学、物理、政治四个专业本科生;同年,招收语文、数学、外语、体育、教育管理五个专业
研究生课程班。
1999年,招收政治、历史、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英语、体育九个专业本科生,并第一次招收非师范类本科生。
1958年,武汉第二医学院和武汉中医学院先后成立,主要开展药学、医疗(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的普通本科教育。
1960年,两校合并,更名为“武汉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61年,与武汉市医学专科学院合并,更名为“武汉市医药专科学校”。1962年6月,更名为“武汉市医师进修学院”。1972年起,经湖北省武汉市革命委员会批准“市儿童医院”、“市六医院”作为学院附属医院。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学院于1977年至1980年,连续四年招收和培养
临床医学、
中医学专业的
普通本科学生。
1982年,学院改为“湖北省武汉市卫生干部进修学院”,隶属武汉市领导,市卫生局管理,主要任务是轮训全省县以上卫生行政干部和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并担负中等卫生学校师资的专门化培养和专科进修;同年,经教育部备案的武汉市业余医学院,亦设在学院统一管理,并在武汉市第二、三、四医院,武汉市中医院、武汉市军工医院、武汉市防疫站等建立教学分部,设有医疗、医学、临床检验、公共卫生、中医等专业。
1984年,经湖北人民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同年12月报国家教育部备案并复函,列入国家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开展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先后开设有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卫生管理等专业。
1987年,学院成立“湖北医学院汉口办学点”,以
湖北医学院名义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开办临床医学等专业大专班,并发放毕业证书(委托培养协议书)。
1992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同年,开始从应届高考学生中招收和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委托培养合同书)。1993年,卫生部评定为全国成人高等医学院校“一类学校”。1999年,随着新江汉大学筹备工作的开展,学院恢复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两个专业的普通本科
学历教育。
合并重组
1997年7月16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听取了市教委《关于江汉大学等四所高等学校合并的建议方案》的汇报。
1998年7月28日,省教委召开组建新“江汉大学”论证会,通过专家论证;8月14日,省人民政府向教育部上报《关于组建新江汉大学的函》;11月12日,市计委同意江汉大学迁址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项目立项。
1999年4月29日,教育部下达《关于同意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和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合并筹建新江汉大学的通知》;5月16日,江汉大学新址建设奠基仪式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举行。
2001年8月18日,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考察江汉大学筹建工作情况;10月17日,教育部下达《关于同意组建新的江汉大学的通知》;12月10日,省人民政府下达《关于组建新江汉大学的通知》,正式组建新的江汉大学,同时撤消原四所学校的建制。
2002年5月26日至6月20日,江汉大学整体搬迁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路新校区;9月25日,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确定10月17日(教育部《关于同意组建新的江汉大学的通知》的发布日)为校庆纪念日;10月17日,举行了江汉大学合并组建一周年暨揭牌庆典仪式。
2005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良好评估。200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整体并入江汉大学。2010年3月,学校正式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6月,获得专业学位授予权。
2018年,学校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9年,学校引进中国工程院谢先启院士,成为第一家拥有全职院士的湖北省属高校。
2020年,学校被列为“湖北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推荐高校”。2021年,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批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月,
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复依托江汉大学建设省部共建精细爆破
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年,湖北省11所高校11个学科被确定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其中,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湖北大学生物学学科、江汉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等4个学科,被确定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同年,成为湖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5所高水平大学之一。2022年12月29日,成为省委、省政府支持率先突破国家“双一流”建设的4所省属高校之一。
2023年1月,江汉大学医学部成立;5月11日,江汉大学都市时尚体育科普基地正式揭牌启用;9月6日,江汉大学认知与情感障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组认定论证,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建设教育强省的五所重点高校之一。10月19日,江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批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11月,江汉大学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
2024年,江汉大学首次获批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月25日,江汉大学附属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揭牌仪式暨十堰市中西医协同医疗联合体成立大会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9月24日,江汉大学智能体育与主动健康研究院吴钰祥教授团队的成果《Progress of linking gut microbiota and musculoskeletal health:casualty,mechanisms,and translational values》成功入选2023年度湖北省科协百篇优秀科技论文。9月28日,江汉大学老年医学中心正式启用。10月31日,江汉大学呼吸医学中心揭牌。11月,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贾永胜创新工作室”获批武汉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2月,学校申报的专用装备智能测控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7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江汉大学有博士点1个、硕士点23个,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江汉大学共有19个基层教学组织被评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截至2024年9月,江汉大学有专任教师1405人,其中正高级232人,博士学位教师744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20余人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6人,省级人才计划人选 90余人次,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多名教师荣获 “全国优秀教师”“楚天园丁奖”“楚天名师”等称号。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级67门。截至2023年,学校有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截至2019年,学校有省级高层次教学团队7个。
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中,江汉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被评为C级。
截止到2024年7月31日,近三学年,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文学艺术作品814篇(件),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和艺术体育类竞赛奖励6863人次;本科学生累计在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上获得金牌13枚、银牌4枚、铜牌5枚,其中2022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季博文获得2024年巴黎奥运会皮划艇静水男子500米双人划艇项目金牌。
合作交流
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大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外籍专家萨拉·普拉托荣获2020年中国政府友谊奖。校龙舟队参加乌干达龙舟赛连续3年获总冠军。学校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英、法、日、韩等国高校开展校际交流和交换生项目,每年派学生赴国(境)外参加学习交流。
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14家附属医院,分别是武汉市第六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江汉大学附属第一口腔医院、江汉大学附属黄石市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孝感市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洪湖市中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挂牌该校临床医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科普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6个,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0项。。
学术资源
截止2023年12月,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230万余册,电子书刊30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011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8个。江汉大学图书馆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
《
江汉学术》是国家批准的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 该刊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特色栏目有“现当代诗学研究”(教育部名栏)、法律专栏“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视域与新话语”(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艺术专栏“艺术史论新视野”等;刊物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9—2020)、教育部名栏工程入选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社科院社科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期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来源期刊。
《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报道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湖北省精品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特色栏目“武汉学研究”2010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2012年获第八届湖北省期刊“特色栏目奖”;主要栏目有:政治学研究、经济理论与实践、法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文学研究、哲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化与新闻传播研究等,特色栏目有:“公法研究”“社会治理研究”。
《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办刊以来,融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发行周期为:双月刊,经过杂志社调整,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报道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注重传承与创新并重,学术结合时代,理论联系实际。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江汉大学,简称江大。英文名称为Jianghan University,缩写为JHUN。
1986年,时任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江汉大学题写校名。
学校校徽呈圆形,蓝白两色,主体图案为“江”“大”两汉字的变形体,上下环绕学校中英文名称。
学校校旗呈矩形,红底白字。
胡耀邦同志题写的校名居中排列。
精神文化
立德、致用、兼容、创新
释义:立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学校崇尚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使学生树立高尚品德,成为做人的榜样。致用,学校办学贴近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重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兼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学诣为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是蔡元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学校崇尚宽广胸襟以罗致各类学术人才,营造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创新,学校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并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社团文化
智能小车爱好者协会成立于2011年10月1日,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创新实践为保障,“崇尚探索,鼓励创新”为宗旨,学科竞赛和科研实训为核心的专业类社团。其依托智能车平台,不断深入学习和探讨有关人工智能的知识及其相关技术。
NAME心理学社成立于2002年,是江汉大学唯一一所与心理学相关的学术性社团。多年来致力于心理学在江汉大学中的传播与普及,截至2017年11月,在校成员超过1000人。是校内最有影响力,知名度最高的社团之一。其理念是 “团队,凝聚,进取,奉献”,宗旨是“开己心、识己情、解己惑”。
电子爱好者协会成立于1997年,协会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宗旨,以夯实理论基础、培养实践能力、开拓工程思维、加强团队协作、注重独立创新为目的。在一代代社员的努力下,电子爱好者协会队伍建设愈加成熟、组织结构日益完备。截至2022年11月,协会专业培训参与人数超3000余人,竞赛培训达200余人,拥有5名专业指导教师,3个专业实验室。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江汉大学有三面环水的“艺术半岛”、如玉璜镶嵌山中的问天池等景点。
三角湖畔
孔子铜像
孔子铜像坐落于江汉大学风景秀丽的未名山麓,铜像底座3米,高3 .3米,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捐赠。孔子铜像的落成为学校增添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它将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瞻仰先师圣容,思考圣贤教诲,学习、秉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将以厚重的文化积淀,引导广大教师反思和弘扬传统文化,以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为榜样,把传道、授业、解惑、治学付诸承担社会责任的实际行动。江汉大学会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发扬先贤精神,积极开启后学心智,大兴仁爱、礼义、忠信教化,并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将儒学精要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与育人事业紧密结合,使学校成为文明的净土、文化的殿堂。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近三学年,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文学艺术作品814篇(件),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和艺术体育类竞赛奖励6863人次;本科学生累计在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上获得金牌13枚、银牌4枚、铜牌5枚,其中2022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季博文获得2024 年巴黎奥运会皮划艇静水男子500米双人划艇项目金牌。以学校女子足球队为基础组建的江大女子足球俱乐部,荣获女超联赛四连冠,先后为国家队、国青队输送了王霜、朱钰、姚伟、刘艳秋、吴海燕等20余名队员。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