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府河湿地
武汉市黄陂区、东西湖区境内景区
武汉府河湿地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东西湖区境内。湿地公园总面积5156公倾,地处府河及周边流域,水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对湿地生态修复和湿地功能效益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建设成为维护长江和大武汉生态安全的示范点、退耕还湿的示范点、宣传生态文明的示范点、实现湿地可持续利用,促进国营农场转型发展的示范点,形成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湿地景观独特、科普教育与观光休闲娱乐兼备,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湖北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
简介
长江中下游的两湖平原地区,自古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在这片广袤平原的诸多河流中,府河就是其中一条,它发自湖北大洪山麓,经孝感穿武汉市黄陂区,最后至武汉汉口注入长江。
武汉府河湿地陆陆续续“接待”了2万多只南徙候鸟,成为武汉一道独特的景观。驻足东西湖府河大堤上,远望众鸟齐飞、水天一色,耳闻欢快的嘎嘎吱吱声,看来鸟儿们对武汉充满了热爱。府河过冬候鸟逐年增加。来了就是客,热情的武汉人为它们备足了美味大餐,每周投放的玉米、小麦等谷物多达千斤。同时为保护鸟类生命安全,野保人员24小时值守。
两岸居民曾这样形容穿城而过的这条河,“无数次,坐车从府河大桥上经过,眼前一望无际的绿,青的水,碧的草,堤岸边成排挺拔的白杨,垂下千万嫩绿的翠柳,无不令人心醉。”
府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将划分三个功能区域,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湿地恢复工程,规划在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进行湿地恢复建设;建设野生动物繁殖救护中心,以加强对遇险珍稀野生动物的救护;水鸟类保护工程,拟在核心区周围建8公里的围网,在保护区越冬候鸟集中分布区,建立候鸟越冬野外投食点。
拟建保护区内栖息有1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该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将带来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为当地及下游区域提供优质水源等生态效益。
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徐用文介绍,先把东西湖这一片建成保护区,再推进黄陂段,最后联片建成国家级保护区。
据了解,在我市已建成的湿地保护区内,鸟类生存状况较好较安全。建成区有政府专项资金补贴,武汉每年的湿地保护专款有160万至170万元,根据各个保护区的效益进行配额。
湿地公园总面积5156公倾,地处府河及周边流域,水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对湿地生态修复和湿地功能效益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按规划,该湿地公园将利用8年时间,分两个阶段投资24726.32万元,建设成为维护长江和大武汉生态安全的示范点;退耕还湿的示范点;宣传生态文明的示范点;实现湿地可持续利用,促进国营农场转型发展的示范点,形成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湿地景观独特、科普教育与观光休闲娱乐兼备,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湖北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
保护
现状
为了加强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和保护,维护其生态功能和生物的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生态环境,自2010年3月1日,武汉市政府颁布实施《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本着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科学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加强湿地管理,依法加大保护力度,切实使野生动物资源和湿地自然保护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为创建和谐美丽的生态黄陂作出了积极贡献。
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它与森、海洋一起被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生态作用。黄陂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区位,使黄陂区拥有较为完备的湿地资源类型。全区湿地面积21608.4公顷,其中河流湿地5388.94公顷,湖泊湿地6867.77公顷,人工湿地9351.62公顷,已建成的有草湖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它位于黄陂区南部平原湖区,由三里桥街道草湖渔场、滩涂、沼泽和精养鱼池组成的天然及人工湿地的集合体。保护区的总面积为1148.2公顷,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保护区内已查明有各种动植物18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白头鹤、遗鸥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莲和野菱2种。草湖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白头鹤、东方白鹳、遗鸥、小天鹅和白琵鹭等珍稀濒危水鸟及水生脊椎动物、长江中游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连接武汉市中心城区东北部湿地网络的重要环节,为保护、恢复和治理其它湿地起到示范作用。
措施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利用“世界湿地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在电视、报刊上广为宣传,同时借助横幅、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组织内容丰富的宣传纪念活动,大力宣传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重大意义。每年投入万元分别在黄陂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电视宣传片,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发送黄陂区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宣传短信5万条。专门在后湖湿地、府河湿地、草湖湿地设立保护鸟类的大型宣传牌3处。通过宣传活动,将宣传的触角伸到了村组、农户及广大中小学生,宣传面广,效果显著。
(二)强化湿地资源保护,促进湿地保护管理与科学利用。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对现有自然湿地实行全面保护。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步伐,将更多的自然湿地尽快纳入保护范围。结合生态旅游区建设,因地制宜建立自然保护小区及湿地公园。筹集资金100余万,新征土地600平方米,建成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的草湖湿地保护监测站,并逐步配套了办公设施和监测设备。积极申报木兰湖湿地公园建设,推动湿地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
(三)着力加大管理执法力度,加强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从源头上对乱捕滥猎、非法经营、运输野生动物和鸟类的违法行及时严厉打击,从严从重查处。加强餐馆、农贸市场及花鸟市场的检查、田间地头猎捕行为的巡查,严格审批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办理。在全区设立四个动物疫情测报点,专人值班,加强监测及时上报信息,确保我区陆生野生动物安全。去冬今春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实施动态监测和定点监测,未发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
(四)积极做好湿地保护和恢复重点项目贮备申报工作。按照全区“十二五”湿地保护和恢复重点项目规划内容,筛选2~4个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做好项目贮备,编制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时上报省市林业部门审批。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正在进行对府河湿地区级自然保护区(公园)的申报工作,并争取纳入省级湿地保护范畴。对已建成的素山寺森林公园、木兰湖鸟岛、木兰山林场三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小区全部纳入省、市两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除木兰湖鸟岛上的鸟类发生部分迁移外,其它保护小区资源状况均得到有效保护。
(五)以现有草湖湿地为基础,探索湿地建设、管理模式,规划府河南段、北湖、后湖、什子湖等在“十二五”期间纳入湿地保护,争取创建一个国家级、两个省级湿地保护区。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7 20:2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