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
中国湖北省公办高校
湖北大学(Hubei University),简称“湖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濒临长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由湖北省主管,
历史沿革
湖北省立教育学院
湖北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的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1930年,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黄建中先生着手筹建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1931年,湖北乡村师范学院改为湖北省立教育学院,黄建中先生以厅长之职兼任湖北省立教育学院第一任院长。同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中国,而国民党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于1935年6月同日本签订了《何梅协定》。消息传到武汉后,12月17日,武汉50余所大、中学校的学生代表正式成立武汉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救国联合会进行抗议,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学生参与了运动。1936年上半年,受当局迫压,学院被迫停办。
国立湖北师范学院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建立临时省会。陈诚在鄂主政,制定了《新湖北建设计划大纲》。按大纲规定,学院于1941年秋正式恢复,选校址在恩施五峰山。复校后的第一年,学院设有乡村教育系和乡村师范专修科。专修科分设国文、英文、数理、音乐、体育五个教学组。1942年,陈友松先生担任院长一职。1942年秋到1943年,在原有基础上,增设史地专修科、一年制师资短训班,招收音乐、体育各一班,开办附中、附小。但当局制约过多,陈友松于1943年7月辞职。辞职后的陈友松先生呼吁改组学院为国立大学。科学家李四光先生也支持此事。1944年春,国民政府教育部命湖北教育学院改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隶属教育部。学院即奉命改制,将原来的科改系,到1945年,国师初具规模,教育、国文、英文、史地、数学、理化、音乐、体育八系俱全。
1948年5月,经过学生大规模抗命请愿斗争后国师正式迁往武汉。国师归迁武汉不久,就发生了八四事件。学生与时任院长王治孚产生冲突,国师面对解散的危机,但国师同学发布事件真相,得到了其他学校同学的援助,对王治孚提起诉讼,国师得以继续发展。1949年7月16日,中南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接管国师。根据当时革命工作的需要和国师无固定校址的实际情况,国师停办,进行整理。图书仪器等全部校产移交给继国师续办的湖北省教育学院。
湖北省教育学院
在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李先念等人的帮助下,在国师基础上筹建的湖北省教育学院正式成立,1949年10月15日开学上课。至1952年,学校设有教育、中国语文、数学、物理、体育卫生、音乐、美术、戏剧、俄文等9科,在校学生753人。同年,湖北省委将教育学院的大部分教职员工、各科学生和部分图书并入华中大学(即今华中师范大学)。同时,以省教育学院留下的部分人员和校产、校址为基础,成立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开设有教育、语文、历史、俄文、数学、理化、地理、生物等11科,另设有文教行政干部班、政治班。
湖北师范专科学校与武汉师范专科学校
1953年,学校呈请教育部批准改名为湖北师范专科学校,并于1954年4月获得批复同意。1955年8月,师专全部迁址武昌马房山。1956年春,湖北省教育厅决定将湖北师专的语文、历史两科分出,另行组建一所新的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同时,还将湖北师专的体育科分出,成立武汉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将湖北师专的音乐、美术两个短训班分出,与华中师院的图画、音乐两系合并,组建成立武汉艺术师范学院。1957年秋,湖北师专与武汉师专两校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师范专科学校。两校合并后,校址重新迁回武昌宝积庵并将此作为永久校址。学校设有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7个科。
武汉师范学院
1958年8月8日,武汉师范专科学校改为武汉师范学院,设有中国语文、历史、数学、物理4个系,生物、地理、化学3个专修科,并设有马列主义、教育学、体育、外语4个公共课教研室(组),本、专科兼办。学院组织机构为二级建制,行政机构设九科三室,即教务科、出版科、人事科、学生科、保卫科、总务科、财务科、膳食科、卫生保健科及秘书室、基建办公室、生产办公室,院党委下设组织部和宣传部。同年成立的武汉师范学院已经基本奠定了完整的师范院校的专业基础和建制。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湖北大学
1984年1月,湖北省委鉴于湖北省省属高校规模小、条件差、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决定将武汉师范学院原由武汉市领导改为由省直接领导和管理。6月15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速发展和改革我省高等教育的决定》的文件,同时上报教育部。8月11日,教育部批复:同意将武汉师范学院改建为湖北大学。9月26日,湖北大学成立大会召开。湖北大学成立初期,设有中文、政教、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等10个系和教育行政管理、中文、政治三个专修科,共13个专业,学校占地面积520亩。学校开始由单一的师范类院校转型步入综合性大学发展阶段。
2000年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创办。2003年,湖北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开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1年,湖北大学阳逻校区(通识教育学院)建立了。次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3年起,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湖北大学。2016年,学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试点高校。次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同年,成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的一员。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11月15日,湖北大学新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揭牌仪式在武汉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湖北大学设有24个学科性学院、91个本科专业,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13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湖北大学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生物学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4个学科群入选“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8个学科入选U.S.News世界最佳学科,6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湖北大学有教师1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250人,硕士生导师1100余人。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473人(次),其中国家、部委级人才81人(次),省市级人才392人(次)。截至2023年9月底,学校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 ”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名师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8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湖北大学有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3个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省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项目。
截至2024年4月,湖北大学累计获批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合作交流
2019年,湖北大学与黄冈师范学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11月,湖北大学举行创新平台融合发展校企共建签约揭牌仪式,湖北大学微电子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4个新工科学院揭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国16家企业与湖北大学新工科学院签署校企共建协议。2021年10月,宜都市与湖北大学达成协议,共同建立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截至2024年4月,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已组织专家、教授300余人次,走访宜都65家企业,收集企业技术需求45项,启动合作攻坚项目19个,为相关企业新增效益5亿元以上。2022年,学校牵头成立湖北省合成生物学学会,参与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武汉分中心建设等。
湖北大学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截至2024年4月,湖北大学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合作设立湖北大学曼城联合学院,在巴西、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波兰合作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学校招收国际学生,可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湖北省国际学生奖学金。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湖北大学建有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能源捕获和环境传感绿色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4个国家级平台,建有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和市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60余个,获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7个。学校建有中华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24个省部级研究平台,设有高等人文研究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拉美研究院)等校级高水平研究平台。其中县域治理研究院、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湖北基础教育研究院为湖北省重点建设智库。
研究成果
“十三五”时期(2016年到2020年),学校发表各类高水平论文近4000篇,获576项发明授权专利、35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1项外观设计专利。2018—2024年,学校以第一单位获批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20余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1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8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0余项。
学术资源
湖北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31年,历经了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武汉师范学院图书馆到湖北大学图书馆的变迁。2005年建筑面积42051平方米的新馆启用,2011年通识教育学院图书馆建成,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湖北大学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截至2022年底,图书馆收藏有中外文纸质文献250.24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125份,设有阅览座位6096席。
截至2022年底,湖北大学收藏中外文电子图书总量为301.64万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310个(含子库),中外文电子全文期刊4.69万种,各种非印刷型资料近万件。此外,图书馆配置了2100多个信息点,已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电子阅览室现拥有205台电脑终端。图书馆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提供资源信息服务,读者可通过网络全天候获得电子资源、文献信息检索等各种服务。
《湖北大学学报》是湖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版出刊,面向中国和国际公开发行。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自然科学版为季刊,两刊均采用国际通行的大16开开本排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74年7月,双月刊。期刊栏目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语言文学、美学艺术、心理学、新闻学等学术领域,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75年创刊,主要刊发自然科学各基础学科(包括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体育与健身科学等)及有关应用科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择优刊登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蛛形学报》是湖北大学和中国动物学会蛛形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类刊物,1992年创刊,刊期半年,每期80页,16开开本,内芯为80克铜版纸,公开发行。《蛛形学报》主要刊载蛛形学动物(重点是蜘 蛛、蜱螨和蝎)的分类学、生物学、形态学、生态学以及有害蛛形动物的防治、有益蛛形动物利用的最新科研成果,体现了中国蛛形学领域研究学术水平,先后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定为核心刊物之一。《蛛形学报》在《中国生物学文摘》中的摘录率为100%,并被美国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英国自然博物馆和法国国际蜘蛛文献中心等收藏。
《胶体与聚合物》是湖北大学主办的技术性刊物,其前身是中国胶黏剂工业协会的会刊《聚合物乳液通讯》,季刊,每期48页,采用国际通行的16开本排印,铜版纸印刷。《胶体与聚合物》主要报道和评述有关聚合物乳液等胶体及其他聚合物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生产应用、分析测试、科技成果和市场动向等内容,所设栏目有“专论与综述”、“研究与开发”、“分析与测试”、“技术与应用”、“知识介绍”、“译文选登”、“信息与文摘”等。
四、《教育科学探索》
《教育科学探索》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大学主办的公开发行的教育学术期刊。创刊于1983年,原名《当代继续教育》《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等。2021年9月经批准更名为《教育科学探索》双月刊,单月25日出版。刊物设有“教育热点”“教师教育研究”“教育政策法规研究”“教育管理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教育实践与实验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教育评价研究”“职业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信息化研究”“教育史研究”“教育心理研究”“德育研究”“教育全球化视野”等栏目。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武汉大学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扩展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学语文》创刊于1958年,由中国现代文学先驱茅盾题写刊名,是新中国最早出现的综合性语文期刊。在1978年元月复刊号上,发表了语文大师叶圣陶的长篇题词,他关于“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首次与读者见面。1984年第1期,刊物在中国率先公开发表了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六、《中学数学》
《中学数学》创刊于1979年3月,由湖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主办,月刊,16开本,48页,彩色封面。《中学数学》所设栏目“名师新篇”、“新秀论坛”、“教改探讨”、“初数研究”、“教材教法”、“教学设计”、 “解题技巧”、“奥林匹克”、“复习参考”等。
校园文化
形象标识
2004年6月,湖北大学确立以编钟(H型结构)、凤凰(U型结构)、钥匙等为整体图形,两侧用湖北大学金文字体构成的新校标。2017年,学校启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对原有校标进行设计更新。新校标整体形状为编钟。编钟外形取于楚国古乐器,由左右两组构成,组成湖北大学第一个字母H。两侧用湖北大学的金文字体,形成一种装饰性的图案,使编钟具有立体感。凤凰为楚国图腾,出自于出土楚文物的丝绣。凤凰造型为U,点出了大学这一主题。编钟和凤凰是楚文化艺术代表,以此为湖北大学的象征。整体形上窄下宽,为梯形。
精神文化
湖北大学校训为“日思日睿,笃志笃行”。
“日思日睿 笃志笃行”语出学校前身——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院长汪奠基先生为国师填写的院歌歌词。意思是每天不倦地学习,勤于思考,就能融会贯通,博大精深;立定志向,始终如一地去追求,然后切实地实践,就能达到理想的目标。校训的整体含义是:树立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敬业奉献的志向,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办好湖北大学,不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湖北大学之歌》由曾腾芳原作词,湖北大学集体改编词,陈国权曲。
社团文化
截至2023年6月,湖北大学共有84个社团,分属思想政治、创业创新、学术科技、志愿公益、文化体育等五大类别。它们在校团委及各院团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校学生社团指导中心的指导和协调下, 发挥社团活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第二课堂”作用,独立开展学生活动。学生社团指导中心以“社团文化节”为轴线,先后举办“百团大战”学生社团招新活动、“学生社团特色活动立项”等活动。“百团大战”是学生社团集中招新活动,学校学生社团在求索广场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游戏,为学生社团发展招纳人员。“学生社团特色活动立项”活动帮助学校全体师生更进一步地了解社团。
校区情况
湖北大学武昌主校区
湖北大学武昌主校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武昌主校区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商学院、旅游学院、法学院等教学院部,有3个体育馆,有思睿广场、求索广场、羲和园和望舒园广场。2021年初,学校启动校园景观提升工程分两期对校园道路、楼房、广场、车位等,进行新建和翻新。2023年,武昌校区建设了新的学生公寓。
湖北大学汉口校区
湖北大学汉口校区也就是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位于武汉市谌家矶街兴盛路特一号。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创办于2000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湖北大学举办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会计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思政与体育课部等共十个教学院部,开设有40余个本、专科专业。
湖北大学阳逻校区(通识教育学院)
湖北大学阳逻校区(通识教育学院)位于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平江东路630号。湖北大学于2011年7月成立通识教育学院,学院设置通识教育课、学生研讨课、学科导学课等课程模块,开设问津大讲堂、合唱艺术节、体育文化节等活动;借助志愿服务、社会考察等形式,结合周末或者实践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参观走访各类企业、文化单位和社会其他各类组织;开展学生素养砺炼工程,从量化考核入手,实施“十个一”计划,通过记录和考评,推进读书、写作、演讲、舞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体竞赛、文明寝室创建等活动开展。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1991年11月15日,在建校60周年之际,湖北大学正式成立了湖北大学校友会。截至2024年4月,校友会共成立了校友分会44个,其中海外校友分会3个(美国、加拿大、巴西),省外校友分会16个,省内校友分会19个。另外还成立了通用机械、学通社、房地产、旅游管理、MBA、农业硕士等6个专业(行业)校友分会。
荣誉表彰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