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和门
开创于明代宣德(公元1426年——1436年)元年的门派
武当“太和门”——开创于明代宣德(公元1426年——1436年)元年。
太和门历史
据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国民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编辑审查处所选定的相关教科书(诸如《金刚铁板功》、《武备神方》等)中介绍:
大明宣德元年之初,有北方游侠邓坤伦(1400——1499)者,居于武当山真庆宫暂住期间,偶遇明宣宗朱瞻基;宣德皇帝见邓坤伦气度不凡且大有世外高人之貌相,逐与其交谈起养生延年话题。
经过一番交谈之后,明宣宗被邓坤伦所言而深深打动,于是他便建议邓坤伦在此道教发源地即湖北均州武当山定居下来以求悉心练就养生延年功法并制作相关本草丸药。明宣宗在离开武当山之前还下旨赏赐山中的一座宫殿给邓坤伦并御赐“太和宫”之名。
自此,北方游侠邓坤伦便在中国道教名山——湖北均州武当山定居下来并在此后的数十年中将其具备的祖传武艺精华归类于自创门派即名为“武当太和门”,且将该门派的创立年限定在大明宣德元年而自命为“武当太和门”祖师。
公元1971年初,范克平尚在就读初中之时,因一个偶然的原因结识了旧时国民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一等教习(正教授)兼国立南京中央大学特邀国术教授罗玉(1903——?)老师并向其学练传统武术(诸如十二路潭腿、昆吾剑、武松血溅刀等拳术兵器)。
期间,曾亲眼目睹并借阅过一套古籍写本——《图说功家秘法宝藏全本》。
据罗玉老师介绍,此本乃清代盛名于南北方十七省之独行大侠,“武当太和门”第十代惟一传艺先生邓钟山(1798——?)于光绪元年起花费五年时间亲笔写就的“武当太和门”全盘武艺之精选孤本。
武当太和门自大明宣德元年创建伊时直至如今即已到第十二代——均为世袭单传即每代仅有一人可得全盘武艺精华(而其他弟子仅限于得到该门派中有限的若干套功法之零散架子)。
“太和门”第十二代惟一传艺先生为余之‘央馆’同事即中央国术馆执行董事兼顾问李松如(1888——1988)同志。
倘若你日后有幸得拜李松如为师——便可成为该门派惟一的第十三代传人。
公元1973年春,范克平经时任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钱钧(1903——1990)将军亲自推荐——拜师“武当太和门”第十二代传艺先生李松如并从其学文习武整整十年,从而独得该门派“四大功种”即拳术兵器、本草采集、伤科诊疗等全盘武艺精华。
门规:师承单传
据恩师李松如先生介绍,“武当太和门”世袭单传异常严谨——每代的惟一传人不但学文习武要满十年以上而且还要达到品德高尚、理性待人、仗义助人、文采突出、武备完善、精通伤科、善辨本草等等。故而“武当太和门”自祖师邓坤伦起——在此后的挑选逐代惟一传人之时均百分之百地做到了慎之又慎。这就是门类所提及的“宁可失传、绝不乱传”之戒规。
李松如先生告知:
“武当太和门”世袭单传者为——
第一代祖师邓坤伦(1400——1499)
第二代传人邓兆真(1470——1572)
第三代传人邓庆麟(1499——1597)
第四代传人邓先祥(1540——1638)
第五代传人邓志君(1608——1709)
第六代传人邓发吾(1646——1745)
第七代传人邓越疾(1662——1759)
第八代传人邓亦炳(1700——1801)
第九代传人邓印魁(1740——1839)
第十代传人邓钟山(1798——?)
第十一代传人李德贵(1847——1936)
第十二代传人李松如(1888——1988)
第十三代传人范克平(1955——)
太和门四大功种
其一软性气功类,包含文武和血功、地煞小周天、天罡大周天
其二硬形功夫类,包含金刚铁板功、千钧坠底功、童子炼丹功;
其三轻盈功夫类,包含神行太保功、轻身腾跃功、阴阳吸壁功、太乙履水功
其四特绝功夫类,包含肾子阳性功、打穴十二功、阴阳五行手、黑砂迷魂手、红砂勾魂手五毒断魂手、五雷闪电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23 16:31
目录
概述
太和门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