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43号。现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委员会大院。
历史沿革
武庙是明初所建十庙之一,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为十庙之末,但规模最为壮丽,因祀武夫子关羽而名之,俗称武夫子庙。
武庙与当时的文庙相邻,都包括在明国子监范围之内。明亡之后,清政府将武庙改作文庙,称“府文庙”。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期间,位于鸡鸣山南的江宁府学及文庙又被改为宰夫衙,专司杀猪宰羊之类的屠宰业。两江总督曾国藩、李鸿章等认为太平天国将府学文庙改作屠宰场是对至圣孔夫子的大不敬。遂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将江宁府学与文庙迁至朝天宫另建新庙,将原府文庙又改建成武庙。改建工程至清同治八年(1869年)完成,前后历时4年。
民国时期,武庙为
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所在地,
汪伪国民政府时期为“外交部”所在地。
建筑格局
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后的武庙建筑群,包括大门、泮池、大殿、后殿、左右配殿和庑廊,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建筑结构保存完好。其中大殿的等级最高,为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面阔7间24米,进深9檩16米,周围回廊,台基很高,前有月台,殿内空间高敞,气势雄伟。
主要建筑
泮池
泮池在东大门正前方,呈半月形,所以又被称为月牙池。
大门
武庙大门就处于泮池的正北面,有三个门洞,呈拱券形。同明志楼不同,大门是典型的重檐歇山顶结构,上覆绿色琉璃瓦,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门下部仿须弥座,上部梁枋、斗拱、檐椽等均施以彩绘。国民政府时期,中门之上两重檐之间挂有戴季陶书写的“考试院”金字匾额。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门口站岗的卫士与众不同,均穿黑色制服,手里没枪,腰间亦无武装带,但却挂着一柄宝剑,显得文质彬彬。汪伪时期中门之上篆书着“和平建国”横额,两重檐之间挂有竖写的“外交部”牌子。
大殿
武庙大殿又名武德楼,由于祀奉关羽而得名,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后来因为战火而遭毁。现存武庙大殿建立在高大的青石台基之上,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面阔七间24米,进深九檩16米。红门红柱红窗,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瓦。从结构上来看,它也是重檐歇山顶式结构,全部为砖木构成,红门红柱红窗,屋顶亦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民国时期,内部被改建成二层,楼下是考试院大礼堂,楼上则是铨叙部办公室。
左右配殿
在武庙大殿前后两侧,各建有一幢二层的仿古庑殿式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并采用木结构的小瓦外廊连接成南北两个四合院。它们是考试院秘书处、参事处和铨叙部。现为办公楼。
价值意义
武庙遗址,包括大门、泮池、大殿、后殿、左右配殿和庑廊,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建筑结构保存完好。对于研究古代建筑、封建祭祀制度具有较高的文物历史价值。
保护措施
1982年8月13日,武庙遗址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武庙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43号。
从常熟—台州高速公路苏州城区收费站出口,开始驾车前往武庙遗址,路程大约有7.6千米,需用时19分钟。
从北京—上海高速公路苏州收费站出口,开始驾车前往武庙遗址,路程大约有8.8千米,需用时2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