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梨(1907—1989),山西平顺
羊井底村人。1989年10月18日,武侯梨与世长辞,享年82岁。
武侯梨(1907—1989),山西平顺
羊井底村人。自幼家境贫寒,青少年时期靠给富户当长工、打短工养家糊口。民国32年(1943),武侯梨联合17户贫苦农民,组织起羊井底村第一个互助组,并任组长。民国33年(1944),羊井底农民掀起了组织互助组的热潮,先后自愿组织起临时、季节、长年性的互助组17个,共有140多户,450多口人,每组都设有正副组长和记工员,各组都实行了“以工折粮、粮工互补、等价交换、年终差补”的结算方法,使互助生产稳固发展。1945年上党战役前夕,武侯梨送大儿子武聚有、侄儿武和聚兄弟俩参军,不到一年,先后为革命事业捐躯。1947年,武侯梨任本村生产主任。1948年,担任了中共羊井底村支部书记,坚持“以农为主,农林结合”,大搞农林生产,成绩显著。1950年,出席了山西省召开的工农业劳动模范大会,被评为“三等劳动模范”。1952年,出席了全国林业劳模大会,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是年,武侯梨学习本县川底村郭玉恩办社的经验,在羊井底村试办了一个由23户农民参加的初级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并担任社长,在农业集体化大道上迈出了第一步。
1953年,为了解决农林争地、林牧争坡的矛盾,在林业部专家的帮助下,武侯梨制订了羊井底村农林牧生产的十年远景规划,并明确提出“万亩林、千亩园、百头牲口、千只羊”的奋斗目标,三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村所有干沟、支沟内都修起了坚固的谷坊,栽植护沟林4.4万多株,又将300米长、5米宽的窟窿沟进行了全面平整,在地头打旱井、旱池、粪池等89个,修引洪渠和排水沟123条,在1350亩土地上搞起高垫低、里切外垫等平田整地工程。零星植树14万株,在山坡上封山育林和荒山播种林1万余亩,粮食总产28.725万公斤,亩均223公斤,人均纯收入85元,分别比三年前提高77.7%和115.3%。1955年12月24日,在武侯梨的领导下,羊井底村初级农林牧合作社正式转为高级社,并命名为“羊井底红星高级社”。高级社制定了社章,规定了社员的权利和义务,取消了土地分红,实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效益按劳分配。全社共有206户,958口人,男女全半劳力397个,耕地1677亩,大牲畜104头,羊574只,双轮双铧犁、单铧犁16部,步犁38部;农业社管理委员会共有11个成员,武侯梨担任主任,有3个副主任;4个农业队,1个林业队,1个牧业队,各队设有正副队长、会计、保管、出纳,具体组织生产,登记出勤和劳动日。农业社各生产队实行“三包一奖”制,年终统一分配。
1957年,武侯梨第二次出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再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62年,羊井底实现了十年远景发展规划。1963年,《红旗》杂志刊登了武侯梨带头参加集体劳动的先进事迹。文章把武侯梨“工作要实际,天天要下地,三天不下地,工作不实际”的名言用具体的事实作了深刻的阐述。
1964年,武侯梨带领羊井底村人,掀起了治山、治水、改天换地、改变自然面貌的高潮。到1978年农业总收入增加到50.4万元,比办社前提高将近6倍;粮食产量增加到27万公斤,增长了近1倍;积累也有很大的增长,达到了22.7万元;以林业、果园为重点的多种经营生产,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累计造林1.27万亩,零星植树97万株,其中干、水果树34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