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炒指
传统面食制品
“炒指”,是武乡民间流传时间很长的一种传统面食制品,因其外形象人的手指而得名。关于“炒指”的来历,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饮食文化
早在西晋末年,杂居内地的各少数民族多受汉族地主豪强的奴役压迫。武乡羯人石勒因善于相马,结识马牧帅汲桑。两人志趣相投,便招募起兵,自号大将军。羯人原是匈奴入塞的羌渠部后裔,惯游牧善骑射,所以在行军打仗时一天能走数百里,在时战况紧急时,没有时间安锅造饭,士兵就得挨饿。为方便士兵生活,便设法给士兵带干粮,开先是带蒸、煮的面食,有时带在身上几天吃不完,就腐烂、长毛变了质。石勒就想了个办法,让人们把面和好后,擀成厚厚的饼,然后切成手指大小的面条块儿,用水煮熟了再上火烤干,这样带起来就方便多了。后来,石勒手下的一个火头军试着用干土磨成粉,用铁锅将干土滚沸后再来炒这个面条,炒出来居然很有特色,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吃起来也香脆可口,特别经过一段食用,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药用价值,带着这个食品,无论走多远,只要常常吃一点,士兵就不会出现不服水土,呕吐、腹泻等不良症状。为此石勒将这个火头军提拔为粮草官,以表对他这项改革的肯定。
后来石勒坐了皇帝后,将对他做皇帝出过力的人、物都加以分封,为个食品也在分封之列,可是,那时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字,叫什么呢?因外形象人的手指,又是用武乡的土炒制的,武乡是他出生的地方,他认为这是上天让这片黄土来扶助他安立天下,于是就给这个食品分封了一个名字,叫做“皇土炒指”。
饮食特色
从此“皇土炒指”这个武乡独有的民间食品就在武乡一带流传下来,并渐渐流传在周边的各县。只是后来为了叫起来顺口,慢慢地,人们省略了“皇土”二字,只称为“炒指”了。这个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特色食品——武乡“炒指”,在抗日战争中,也曾发挥重要作用,老百姓常常做好“炒指”送给八路军战士,成了八路军的救命食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4 10:36
目录
概述
饮食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