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烷常态下为微有异臭的液体。分子量86.17。沸点:68.74℃。几乎不溶于水,溶于醚和醇。商品正已烷常含有一定量的苯和其他烃类。正已烷虽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机体,但职业中毒多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正己烷在体内分布与器官的脂肪含量有关,主要分布于脂肪含量高的器官,如脑、肾、肝、脾、睾丸等。正己烷属低毒类,且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蓄积作用。毒作用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
神经病变。正己烷中毒可分为
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发病原因
从石油馏分、炼厂气、天然气中分离正己烷时;作为溶剂,特别在提取植物油和作为合成橡胶溶剂、化验试剂以及低温温度计的溶液时;作为粘合剂的溶剂时,均为正己烷接触作业。如因违章操作、设备陈旧未及时维修或防护不周而造成正己烷超标,工人大量或长期吸入正己烷,可导致正己烷中毒。炼油厂、炼气厂、橡胶厂、温度计厂、制鞋厂、箱包厂等接触正己烷作业工人为多发群体。
毒理及病理生理
大鼠口服 LD50为15~30g/kg,LC50为271 g/m3 ,动物
急性中毒首先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继而
麻醉,最终
呼吸衰竭而死亡。
正己烷的慢性毒性最初表现为周围神经远端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继续接触则病变向近端发展,临床表现与轴索改变相平行。最初损伤发生在远端最长、最粗的感觉和运动神经轴索,并且在朗飞结附近形成巨大的充满神经丝的肿胀。接着朗飞结解剖结构扭曲且髓鞘从肿胀处回缩,有时伴节段性脱髓鞘。最后,一些远离神经肿胀部位的轴索发生变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长轴突上(如脊髓上、下传导通路和视觉通路)偶尔也发生神经丝轴突病变。Spencer 用雄性大鼠接触440或 1 760 mg/m3浓度的正己烷,每天 22 h,每周 7 d,2个月后 1760 mg/m3组动物胫神经和脑桥可观察到轴索肿胀,6个月后可见胫神经、坐骨神经、腰髓和脑桥有明显的轴索变性和消失。Khedun 在离体和整体试验中,证实正己烷可使大鼠心肌镁、钾、锌离子水平及心室纤颤阈下降。一些作者曾观察到慢性正己烷接触引起眼部病变和视觉障碍。
正己烷引起多发性
神经病可能由于其代谢产物—原发性神经毒2,5-己二酮所致,而糖代谢障碍又是其毒作用的关键机制。2,5-己二酮抑制神经细胞酶活性,特别抑制神经纤维中糖酵解酶—磷酸果糖激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2-磷酸甘油脱氢酶的活性,使糖酵解受到抑制,造成能量代谢障碍,引起轴突的酶活性抑制,轴突运输障碍而导致神经纤维变性。也有人认为是其与神经微丝结合使正常功能受影响而致。
临床表现
1.
急性中毒 急性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引起眼与呼吸道刺激及中枢神经系统
麻醉症状。口服中毒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刺激。
2.慢性中毒 本病起病隐匿而缓慢,从接触到发病 3~28个月 ,病程 630个月不等,多为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
神经病。临床常先有一段潜伏期 ,通常约 10个月,随后表现出食欲不振、头昏、体重下降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
触电样”、“蚁走样”及“胀大变厚等感觉异常,后出现感觉、运动障碍。轻症者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型
神经病,出现指、趾端麻木,痛、触觉、震动和位置觉减退 ,下肢为重,伴肌肉疼痛,跟腱反射减退,一般呈手套、袜套样分布。重症者出现运动型
神经病,首先表现为下肢远端无力腓肠肌压痛 ,肌肉痉挛,继而腱反射减弱至消失,跟腱反射最早减退 ,随后可有膝腱 反射减退,桡骨膜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甚至腹壁反射减弱至消失。恢复期正相反,腱反射先从肢体近端开始恢复,最后为远端。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
神经病也以运动障碍为主,痛、触觉消失限于四肢远端手足部震动和位置觉仅轻度减退 。多数患者感觉障碍波及四肢 ,呈对称性,有步态异常,呈跨步状。严重者出现下肢
瘫痪及肌肉萎缩,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手足多汗、末梢皮肤发凉等。
此外,正己烷中毒主要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也可以导致脊髓病变。
辅助检查
1.尿正己烷与2,5—己二酮 两者皆与环境中正已烷浓度正相关,尤其后者为较好的监测指标。
2.脑脊液与生化检查 偶见蛋白增高,神经纤维变性可能已上升至脊神经根。
3.肌电图检查 轻者肌肉最大收缩时呈混合相,肌肉小力收缩时,20个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延长20%以上,多相电位增多(>20%)或出现自发电位。重者出现正锐波、纤颤电位及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
4.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轻者可正常或属正常下限。重者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性减慢,并与肌无力程度成正比。
5.神经活检 轻者光镜及电镜检查正常,或偶见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神经细支异常;中、重者结旁轴突极度肿胀,伴髓鞘回缩。电镜见轴突肿胀,包括10nm神经微丝积聚,也有脱髓鞘、髓鞘再生与正常再生。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长期密切接触正己烷的职业史,以及以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肌电图改变、尿正己烷、2.5—己二酮测定结果,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和空气中正己烷浓度测定等资料,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后,可诊断正己烷中毒。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是本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起点,诊断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依据是以四肢远端为重的双侧对称性感觉异常或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运动障碍以及神经-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损害改变等表现。其诊断的分级,依据周围神经损害的程度。
1.轻度中毒
上述症状加重,并具有以下一项者:
a)肢体远端出现对称性分布的痛觉、触觉或音叉振动觉障碍,同时伴有跟腱反射减弱;
a)神经—肌电图显示有肯定的神经源性损害。
2.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以下一项者:
a)跟腱反射消失;
b)下肢肌力4度;
c)神经—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并有较多的自发性失神经电位。
3.重度中毒
在中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以下一项者:
a)下肢肌力3度或以下;
b)四肢远端肌肉明显萎缩,并影响运动功能。
正己烷中毒应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其他金属中毒、有机溶剂中毒导致的周围神经病。
急救措施
与一般
麻醉性气体中毒的急救相同。将病员移至空气新鲜场所,保持病员呼吸道通畅,并给予精神安慰。
疾病治疗
慢性正己烷中毒的治疗应使用综合疗法,包括脱离接触、保证患者有足够营养、给予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活血化瘀、通络补肾的中药、及辅以针灸、理疗、和四肢运动功能锻炼等。
1.营养神经:可选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活性维生素B12(弥可保)、烟酰胺、三磷酸腺苷、三磷酸鸟苷、地巴唑、鼠神经生长因子、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
急性中毒性神经病时也可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地塞米松或泼尼松。
2.理疗及体疗:可采用感应电或直流电兴奋在感觉异常区交替使用,亦可应用四槽浴、蜡疗或红外线治疗、针灸治疗。及早开始按摩及体疗,对功能恢复很有帮助。肢体
瘫痪严重者,应加强护理,维持肢体功能位置,注意预防
褥疮。恢复期应通过被动运动及自动运动积极进行锻炼。
疾病预后
轻度正己烷中毒,一般不留后遗症,重度中毒可疑有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初期,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四肢远端重,下肢重,以后缓慢恢复。大多完全康复个别患者可遗留肌电图异常、腱反射减弱,甚至手足肌 肉萎缩运动障碍。
饮食注意和疾病护理
患病后,多食用含有维生素C、B族食物。加强生活护理,做好皮肤护理,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并做好健康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康复功能训练,患者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改善了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慢性正己烷中毒康复训练护理模式,能促进肢体关节残存功能的恢复和重建,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独立生活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专家观点
正己烷属低毒类,且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蓄积作用。毒作用为对中枢、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避免或减少正己烷接触是治疗关键。中毒后应用营养神经、康复锻炼等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