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工花脸还有两个专门名称,一个叫铜锤,还有一个叫黑头。唱工花脸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四山”、“四刘”、“李裘讷董”、“金郝王马”、“三奎一裘”,以裘盛戎为代表人物 。
正净还有好几种名称,一种叫大面,就是大花面的简称,又叫
大花脸。唱工花脸还有两个专门名称,一个叫铜锤,还有一个叫黑头。因为京剧里有一出戏叫《二进宫》 ,戏里的花脸叫徐彦昭,他是典型的唱工花脸,基本上没有什么动作,手里拿一柄铜锤,所以人们就把铜锤作为唱工花脸的代名词了。黑头是怎么来的呢?京剧里有很多包公戏,例如现在人们常见的《打龙袍》、《赤桑镇》、 《铡美案》等等。这些戏里的包公(包拯)都勾着黑脸,这黑色脸谱,在京剧里又叫黑净,又叫黑头,包公戏都是唱工戏,都以唱工繁重见长,因此黑头也就成为唱工花脸的代名词了。除了上边说的包公戏和《二进宫》这样的戏以外,像《草桥关》里的铫期、《白良关》里的尉迟恭、《牧虎关》里的高旺,还有《大回朝》里的闻太师等,都是以唱工为主的花脸戏,都属于所谓正净的范畴。
著名剧作家
翁偶虹先生曾经把二百年京剧发展史上的唱工花脸归纳为五个发展阶段,即:“四山”、“四刘”、“李裘讷董”、“金郝王马”、“三奎一裘”,一共是二十位艺术大家,并按照唱工特点分为“宏厚凝重”、“高亮玲珑”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发展到
金少山时期开始融合交织,渐次向“悦耳多姿”、“移情多彩”的方向演变。而到了裘盛戎时期,这一变化才最终得以完成,从而不仅形成了著名的裘派花脸艺术,推演到20世纪80年代,几乎在整个京剧界的唱工花脸中实现了“十净九裘”的局面。因此,裘盛戎的演唱艺术,可以说终结了20世纪以前所有的京剧花脸声腔艺术的探索,同时也开启了21世纪一脉风气之先。说裘盛戎先生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实有所征。
代表人物
裘盛戎,
北京人,工花脸。他以其父
裘桂仙的唱腔为本,吸收了金(少山)派的演唱技巧及郝(寿臣)、侯(喜瑞)等派的表演艺术,形成了铜锤和架子花融为一体的风格,被称为“裘派”。裘派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最有影响的净行流派。其艺术精华在于既有韵味无穷的唱腔,又能以表演技巧去刻画人物性格。青年时期与金少山同台演出,颇受金派的影响,于是结合自己嗓音不够宽大宏亮、鼻音重的具体条件,撷取金派唱法中软硬鼻音兼用的特点,创出了比其父更为圆熟含蓄的唱法,大大丰富了净行铜锤与架子花的表现力。他的念白最大的特点是“口甜”,常常有笑的味道。晚期趋于苍劲,更显得醇厚沉稳,尤其是韵白很好。他所演的
包拯、魏绛、铫期、
窦尔墩、单雄信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20世纪年代以后,取代了金派三十年一统天下的状况而雄踞净行之首。京剧《铫期》是裘盛戎先生的代表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