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麦尔·伊本·哈塔卜(Umar ibn al-Khattab,586年-644年),被称为
欧麦尔一世,阿拉伯
哈里发(634—644年在位)。
欧麦尔一世,全名为欧麦尔·伊本·哈塔卜,出身于
穆罕默德所在
古莱什部落哈希姆家族,是早期追随穆罕默德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穆罕默德最忠实的伙伴和战友。欧麦尔拥有钢铁一般的意志,与先知共同经历过“出走麦地那”、“
壕沟之战”等重要考验,常在战役关键时刻扭转局势。他与第一任哈里发
阿布·伯克尔同为“先知两大辅弼”之一。
632年,先知去世后,在欧麦尔支持下,同属哈希姆家族的阿布·伯克尔击败“辅士派”、“
阿里派”、“伍麦叶派”的挑战,顺利成为第一任哈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人)。在阿布·伯克尔的培植下,欧麦尔也顺利成为
穆斯林社群组织上层领导集团的二号人物,并在634年阿布·伯克尔去世后当选为第二任
哈里发。这两次平稳过渡,维护了阿拉伯人的团结,使
阿拉伯帝国大厦初具规模,为接下来的对外扩张打下了基础。
欧麦尔一世即位后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军事与文化征服运动,这些运动消灭了波斯帝国、打垮了
拜占庭帝国,改变了旧大陆1/3居民的信仰,也永久性地改变了中古时代诸文明的地理分布。欧麦尔一世发动这场大征服运动动机何在,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但有几点是所有研究者都认同的:
阿拉伯半岛诸利益集团表面上统一在新月旗帜之下,实际上彼此间的部落、氏族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
贝都因人剽悍善战,但厌恶纪律的天性也为新生的国家增加了不稳定因素。解决这些矛盾,最佳方案就是发动对外战争,让叛服无常的各部落氏族同麦地那统治者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在同仇敌忾中巩固和发展阿拉伯人的军事政治联盟。同时,对外战争以传播伊斯兰为旗帜,符合让更多人皈依真主旗下的伊斯兰教义。
635年,阿拉伯人兵分两路,对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展开了全面进攻。西路大军在号称“真主之剑”的
哈立德将军的率领下,迅速通过人迹罕至的
叙利亚沙漠,在雅穆克河畔一举歼灭拜占庭5万大军,占领了叙利亚首府
大马士革。
雅穆克战役的胜利,极大刺激了阿拉伯人的扩张欲望。叙利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此东进可以进军波斯,北上可以控制中亚,而叙利亚本身也是富庶膏腴之地。
642年,
尼哈温战役彻底击溃了最后一支波斯大军,消灭了具有1200多年历史文明的波斯帝国(从萨珊王朝算起,也是400多年的帝国)。
与此同时,由著名统帅
阿慕尔·伊本·阿斯率领的西路大军也捷报频传。640年,阿军攻入附属于拜占庭的埃及,在
赫利奥波利斯战役取得大捷,641年攻陷
亚历山大,642年占领
开罗。从此,埃及这个“拜占庭帝国的粮仓”被永久性划入了哈里发帝国版图。
欧麦尔所处的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具有先天性战争优势,而一直欺压着阿拉伯人的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当时刚好正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彼此间均已筋疲力尽。而由伊斯兰信仰组织起来的阿拉伯人则如猛虎下山,锐不可当。欧麦尔有战略眼光,总能将军队在恰当的时机投入一个恰当的地区,使一批杰出军事将领得以施展才能,如
哈立德、
阿慕尔·本·阿斯、
赛尔德·本·艾比·瓦戛斯等,均成为帝国扩张的骨干。欧麦尔又是位出色的组织动员者,他充分发掘部落民众的作战能量,在物质上以丰富的战利品为刺激,激励将士勇往直前,奋勇杀敌。与此同时,欧麦尔给新征服区的人民以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和经济政策,这使得被征服区的人民容易接受伊斯兰,愿意在穆斯林的领导下为建立伊斯兰帝国出力献策。
644年,正当欧麦尔的对外扩张事业如日中天,前线不断传来胜利捷报之时,11月13日凌晨,欧麦尔被一异教徒刺杀,后经治无效身亡。欧麦尔死了,但欧麦尔开创的伊斯兰对外军事文化扩张事业并没有随欧麦尔的死亡而停顿下来,其发展势头直到百年后的750年前后才告一段落。
欧麦尔对外扩张的10年,是
阿拉伯人叱咤风云的10年,也是穆斯林社群组织发展壮大、逐步走向帝国时代的10年。在伊斯兰历史上,欧麦尔对阿拉伯历史文化进程的影响仅次于先知穆罕默德。作为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奠基人,欧麦尔在人类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与
君士坦丁大帝、
秦始皇、
阿育王完全可以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