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
郑州大学直属二级科研机构,中心长期致力于塑料成型加工、塑料模具优化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
中心简介
自1987年开始,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塑料成型加工、塑料模具优化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
经过近30年的努力,从零开始,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形成团队,建立了我国首批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4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的“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以塑料成型和模具技术为特色的“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学科引智基地“
111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等,已发展成为我国塑料成型和模具技术领域理论研究、技术开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相关产业技术发展主要基地。
发展历程
1990年,在原郑州工学院建立模具研究所,在国内首先开展塑料模CAD/CAE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5年,橡塑模具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国家计委批准,并于2003年通过验收。中心总投资5184万元,是我国首批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4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
2005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8年,“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
2013年,“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模具创新团队”获得科技部首批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017年,完成“神九”和“天空一号”、“神十一”与“天空二号”交会对接航天服面窗的任务,经历了中期驻留的考验,2017年荣获“空间实验室任务贡献突出的外协单位”。
2018年,河南高校“改革开放40周年影响河南十大科技创新项目”评选中,“‘神舟’系列航天服面窗研制”获得第一名。
2018年,“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国家外专局、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实现郑州大学零的突破。
2021年,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优化整合审定批准,正式纳入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管理序列。
研究方向
(1) 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成型过程数值模拟及模具优化设计;
(2) 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成型加工中的物理问题;
(3) 轻量化及功能纳米复合材料;
(4) 国家战略领域用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产品的研制。
科研平台
中心”首席科学家是申长雨院士(目前担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模具技术”是教育部创新团队”,“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模具”是科技部首批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心现有科研及教学人员30余人,工程技术人员5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30余人。
“中心“拥有精密模具制造设备、塑料成型加工设备、测试和测量设备等一百余台套,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模具研究大楼8100m2,实验室1200m2,中试基地3150m2。
科研成果
中心相继主持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国家载人航天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十一五”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50余项。
围绕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共出版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0余篇。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2007年完成了“神七”出舱宇航服头盔面窗和相关塑料件的研制,得到解放军总装备部的高度肯定,作为全国20个获奖集体之一,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励。在此基础上,相继承担了“神九”、“神十”、“太空空间站”等相关国家战略产品的研制。并与“713”所、平煤神马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宇通汽车、上汽集团建立了紧密的协同合作关系。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