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古时瘴病横行,民不聊生,人们最大的希冀是摆脱病魔的折磨。传说中的苏仙,其实是个叫苏耽的放牛娃,他掌握了治疗瘴病的草药,并热心地
为百姓治病。他的药方主要一味是橘叶。橘树可以说全身包括枝叶都是药,能治疗肺、胃、肝等部位的疾病。也许是这个放牛娃经常跟着山中采药的郎中,发现了橘树的疗病功能,并用屋门前的井水煎熬,救济前来求诊的病人,而且分文不取。因而,苏耽的名字才得以广为传播。附会他的离奇的出生、离奇的经历和跨鹤升天的故事,反映了老百姓解脱苦难的希冀,崇尚好人有好报的愿望。在老百姓的心理中,做好事的人死后应该做神仙的,成了神仙就要有香火,于是就有了
苏仙观,山也改名苏仙岭。山上到处都有仙踪,如神仙的出生地点白鹿洞、神仙升天的升天石,还有望母松、仙棋盘等。苏仙成仙升天之前,交待母亲一橘叶、一碗
水疗一人治瘟疫之法。
这则“
橘井泉香”典出《
列仙传》之《苏耽传》,出自西汉
刘向所撰的《列仙传》。清代闯入
陈梦雷《
古今图书集成》就将其收入《
医术名流列传》之中,流传甚广。至今湖南
郴州市东北郊
苏仙岭上的
苏仙观、飞升石、鹿洞,以及市内第一中学内的橘井,都是纪念苏仙的遗迹。“橘井泉香”一词与“杏林春暖”、“悬壶济世”一样,在中医学界脍炙人口。过去医家常常以“橘井”一词或橘、杏并用来为医书取名,诸如“橘井元珠”、“橘杏春秋”等,寓意深刻。
相传西汉文帝时,湖南
郴州人
苏耽,医术精湛、助人为乐,为人治病不收报酬,笃好养生之术,人们称他为“苏仙翁”。有一次,苏耽有事外出,需三年方回。对他的母亲说:“明年天下会发生一场大的
瘟疫,咱院子里的井水和
橘树就能治疗。患者如
恶寒发热,胸膈
痞满者,给他一升井水,一片
橘叶,
煎汤饮服,立可痊愈。”后来的情况果然如苏耽所言,天下瘟疫大行,求井水橘叶者,远至千里;饮井水橘叶者,也即刻痊愈。此后人们便以“橘井泉香”来歌颂医家救人的功绩,医家也将书写在匾上以明志。
三国时期住在江西的名医
董奉,给人看病从不收钱,只规定每看好一个小病,病人要给他栽活一棵
杏树;看好一个大病,给他栽活五棵杏树。几年之后便长成了一片杏林。待杏林结果时,他又以果
换粮,赈济穷人,于是被后人誉为“杏林春暖”。千百年来,“橘井泉香”与“杏林春暖”双壁生辉,成为了我国古代医药史上一个十分著名的典故,成为了我国医药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