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古街
岑溪市古民居群
樟木古街位于岑溪市区的东北部,成型于明朝嘉靖年间,繁荣于清末民初,为岑溪市现存较为完整、古民宅最多的古民居群。
特色
街巷
“龟背形”路面
樟木圩旧时又名“长宁圩”,由两街四巷组成。两街为肇福街和回龙街,肇福街位于西段,呈丁字形,全长470米;回龙街位于东段,与肇福街相接,全长480米。
两街南北两侧分布四条小巷,分别为叶京巷、邓公庙巷、盐埠巷和竹行巷。四条小巷各有历史,如叶京巷是旧时周边乡镇居民挑农副产品到集市去卖的必经之路,盐埠巷是专门买卖盐的地方,竹行巷则专门交易竹子和竹织品。
旧时因没有暗排设施,古街路面大多使用取自山涧小溪,稍呈“龟背形”的鹅卵石铺设,雨水排放顺畅路面干爽。
古街街巷路弯弯曲曲,左拐右进,主街旁诸多纵横交织的无名小巷,整条古街有一种曲径通幽、绵延悠长的感觉。
房屋造型
广府特色
古街房屋庙堂多为清末民初建造,具浓郁的广府建筑特色。整个樟木古街呈梳式布局,以肇福街和回龙街中心巷为中轴,民宅分布在街道南北两侧。
由于岑溪气候炎热风雨常至,古街民居一般为小开间、大进深、多天井、布局紧凑,而在建筑细节上,则多深门廊、大挑檐、水瓶状石柱基础、墙面彩画、卷棚屋顶这样的特色。
古街的民居一般有三进,中间设小天井,纵深为25至30米,后面没有门出入,这种民居又被当地群众戏称为“猪笼屋”。
与北方的四合院相比较,古街民居可称为三合院,通常是一个家庭几人至数十人居住,房子多为左邻右舍共用一墙,体现着旧时居民融洽的邻里关系。
门面
商业气息浓郁
清朝光绪年间,樟木古街“家家开铺”、“户户经商”。浓郁的商业气息在体现在建筑上,为各家各户门面均是清一色的中门加两侧半窗结构。
三扇中门分别象征“丁”、“财”、“禄”,木门旁有专供交易,大小不等的木窗,保存着小商品交易方便灵活的特色。
一些字号大名声响的商铺,还有“推笼门”。“推笼门”由名贵木材制成,门槛装滑齿滑轮,可横向推拉,既方便大货进出,又能防盗。
樟木大井
列岑溪名井之首
樟木大井坐落回龙街东侧,过去是古街居民的饮用水源,也为岑溪市级保护文物,列岑溪四大名井之首。
据史料记载,樟木大井建于200多年前。据乾隆初县志记载:“长宁圩东南有泉,从葛仙地脉涌出,亦清冽可饮。”
大井井水甘甜可口,可用来泡茶、酿酒;用来煮食,饭菜不易馊。当年樟木古街最出名两大美食——百合米粉和豆腐酿,就是用樟木井水做出的。
按照当地风俗,每逢大年初一,古街的小媳妇儿必须到大井上香,并挑回新年第一担泉水,以求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樟木大井为古街居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当地居民为铭记大井恩德,专门立了一座碑塔供人感念。
古樟树
树龄超过三百载
古樟树位于樟木古街东面进出口,树高约15米,树冠覆盖面积达700平方米。据岑溪县志记载,该树距今已有366年历史,为岑溪珍稀古树之一。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当年进出樟木古街东部的人,经过古樟树时都会稍作休息。到了晚上,古樟树底既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地,也是老人家讲古乘凉的集散地。
大樟树下还有路粥摊,最多时达到十几档,归义、大业、诚谏等地的群众到古街赶集,走累了都会停下休息,并喝上两碗粥。当时树下还有个路牌:“上路走新圩,下路走水汶”,相当于今天的交通路标。
古街生活
温暖亲切有滋有味
在一些樟木古街老人的记忆里,古街集市上荡漾着的读书声、叫卖声、说话声、脚步声、车轮声,夹杂着温暖、亲切的众生相和世态情,这就是古街值得追忆的生活节拍。
古街80多岁的老人闻人美深还记得,“民国”时期,古街上当年唯一一家学校名为“专修学堂”,那时念的书多为四书五经、唐诗、《古文观止》、《东莱博议》和珠算。“那时的教书先生教学严格,颇有古风。学生背不出书就得挨打。”在“专修学堂”四年读书生涯里,钟振英已记不清自己的手掌被教鞭抽过多少回。“专修学堂”毕业后,家境殷实的子弟才有机会进入岑溪私立中学继续念书,当时岑溪私立中学每年学费为100多银元。
而在商业上,樟木圩兴衰与商业密切相关,明清时期,古街商号众多,小商品经济繁荣发达。至民国时,亨昌、益泰、远利、合兴、进昌、德利、仁和隆等等著名商号经营苏杭杂货、纱布、万金纸;农贸市场有谷米行、鸡鸭行、牛行、竹织行、木薯行等。
清朝光绪年间,广东人在樟木圩开办16间茶庄,前店后坊经营茶叶生意。民国初年还开设有金融性质的当铺“裕通押”。
解放初,梧州食品土禽产品进出口公司还在樟木圩设点,与私商合营收购农副产品出口。直到1956年以后,樟木古街的商贸活动逐渐西移,热闹也慢慢消退。
80多岁的老人闻人美深回忆,民国时期,樟木古街形成自给自足的服装加工产业链——古街周边农户种植棉花后卖给商家,商家即弹花松纱,然后搓成棉条。农妇再购回纺纱,在家中编织粗布后再行染色、剪裁,制成服装后再送回古街售卖。
“那时的衣服质地极好,有‘铜钱厚’,可以穿三代。”闻人美深表示,那时服装便宜,多用银元交易,每件衣服只售0.6元,当时一担谷才售卖3元。
那时居民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式裤、黑布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外来的花布增多,本地服装产业逐步萎缩。
有滋有味的生活,不能不提到樟木古街的日常生活和饮食。粗茶淡饭是古街大多数民众的生活常态,居民们一日三餐基本吃木薯、粥、青菜。除了春节等节日,平时吃不上肉和白米饭。街上也有人经营餐饮,但品种单调,只有米粉和云吞。
如今岑溪三宝之一的豆腐酿,是当时居民过节的必备食品。做法是用石磨磨豆腐,剁猪肉作肉馅,再往肉馅里添加韭菜、胡萝卜或蘑菇等,然后把豆腐横切成薄片,两片豆腐中间夹馅后,最后放锅里炖或煎。
民国时西医尚未进入古街,街上只有四家中药铺,字号分别为“广福堂”、“普泽堂”、“普生堂”以及“云开药店”。居民们生病了,就到药房内泡中草药饮用。
古街还有一家字号为“同利”的理发铺,每逢圩日,顾客几乎踏破门槛。广东客商多入住“814”客栈,客商用火柴交换古街居民的物品——包括头发、鹅毛、鸡毛等。
保护改造
岑溪市将斥资5000万元对古街实施保护改造工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岑溪市经济不断发展,樟木古街的住户们逐渐向外迁居。随着古街日渐破败,老人们相继离世,关于古街的记忆和故事亦越来越模糊。保护改造古街,成为不少岑溪人的愿望。
如今,古街正发生着变化,与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新城区相比,偏居一隅的古街已显得颓旧:破败的古屋,长满野草的屋角,坑洼的道路……
不仅如此,由于老屋成了危房,许多居民将房子拆除或者翻建。久而久之,古街逐渐多了许多高低不一,与原本风貌格格不入的三四层楼房,甚是扎眼,而古街上的商铺也有种破落的感觉。
目前,少数老人仍然在古街居住生活。70多岁的老人高孔文住在肇福街111号,退休后,他时常在门口置把竹椅,晒晒太阳,看看报纸,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和街上的老朋友打个招呼,过着安详的生活。
说起古街,高孔文认为“空心街”的现状令人担忧,他说:“年轻人或出门打工,或者外出另筑新居,古街里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没人住,没人气,房屋迟早会倒掉。”
多年来,不少樟木古街的老人不断奔走呼吁,希望政府部门能保护改造古街。
不少已外迁的老人则盼望在有生之年能够落叶归根,重新回迁到出生长大的地方。80多岁的古街老人闻人美深说:“樟木古街是岑溪的缩影,是岑溪的根,政府部门更应该注重古街的保护改造。”
2014年该市将启动樟木古街改造重修工作,年内将投资5000万元,对古街实施保护改造工程。
岑溪市副市长覃广平介绍,资金投入方向为:统一对所有房屋进行立面改造,重修古街地下排水设施,将屋舍之间如蛛网密布的电线深埋入地,并设立消火栓。
现在樟木古街的出入口窄狭,从方便游览的角度考虑,政府部门打算将古街新的出入口设定在义洲大道,在新出入口周边重新建设仿古街,然后把牛娘戏等有岑溪特色的文化产业引进古街,再通过示范作用盘活整条樟木古街。覃广平还表示,改造的过程中会充分尊重市民群众的感受和意见。
樟木古街改造工程的业主单位,岑溪市国城工业区开发公司负责人钟飞鹤表示,古街保护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已启动。据悉,岑溪市政府对樟木古街中长期的保护改造思路为:
——恢复古街繁茂时期的“大圩”场景,恢复涉及古街文化脉络的街巷布局、重点建筑、庙社戏台,完善古街历史文化系统。
——拓宽街道以容纳更多的人流,在提取古街建筑元素的基础上,重建更利于商业活动的新建筑,打造一条充满活力,充分反映岑溪历史文化的新古街。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2 10:57
目录
概述
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