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春海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
樊春海,1974年3月出生于江苏张家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委副主委,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74年03月,樊春海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
1992年09月—1996年0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96年09月—2000年0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2000年07月—2001年08月,担任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师。
2001年08月—2003年12月,先后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有机固体研究所和加州纳米系统研究所Alan J. Heeger(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
2004年01月—2018年06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5年择优支持,终期评估优秀)。
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9年,与刘冬生王树教授创办了“DNA纳米技术国际研讨会”系列。
2011年,担任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首席科学家。
2017年,参加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举行的第23届DNA计算与分子编程国际会议(“DNA23”)。
2018年4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宽诚讲席教授。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6月29日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2023年1月13日,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4月15日,被选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樊春海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有:提出了“生物分子识别-生物分子折叠-电子/能量传递”的耦联传感模式,构建了基于DNA分子设计与界面调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深入研究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信号采集性能和核酸适体的分子结合性能,构建了基于功能材料识别与信号特性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生物分子在纳米材料上的单一和多重组装,构建了基于纳米生物复合探针的超灵敏生物传感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多种生物传感的原理设计和传感元件制作,并已研制出多套样机系统。
截至2019年11月,樊春海在Nature,Nature和Science子刊等SCI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他引3万余次,H因子95,六年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Wang, F., & Fan, C. (2016). DNA reaction networks: providing a panoramic view.Nature chemistry,8(8), 738.
Zuo, X., Fan, C., & Chen, H. Y. (2017). Biosensing: CRISPR-powered diagnostics.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1(6), 0091.
Fan, C., Plaxco, K. W., & Heeger, A. J. (2003). Electrochemical interrogation of conformational changes as a reagentless method for the sequence-specific detection of DNA.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00(16), 9134-9137.
根据2023年5月中国化学会官网,樊春海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奖项。
人才培养
根据2019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网站,樊春海指导研究生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9年)、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2017年2月23日,樊春海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们做了题为《基于DNA纳米技术的有序界面构筑与生物应用》的学术报告。12月21日,樊春海在中国药科大学玄武门校区学术交流中心做了题为《基于DNA纳米技术的有序界面构筑与生物应用》的报告。
2018年6月25日,樊春海对南方科技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及交流,并为师生做了题为《基于框架核酸的界面调控与生物分析应用》的报告。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樊春海自参加工作以来,在生物传感器、DNA纳米技术与DNA计算以及生物光子学领域做出了系统而出色的研究工作。(第十一届中科院杰出青年奖评)
樊春海在核酸分析化学等方面做了系统研究工作。(美国化学会测量科学进展讲座奖评)
樊春海独辟蹊径提出将DNA四面体结构用于电化学传感界面的调控,建立了“先组装、后检测”的框架核酸传感新方法,突破了界面限域组装与识别的难题,对促进生命分析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上海教育新闻网评)
参考资料
樊春海 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
师资队伍 樊春海.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
热烈祝贺樊春海研究员当选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12\/09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9 16:5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