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慰慈,
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系主任兼硕士班导师,担任音乐学专题研究、音乐美学、西洋音乐史、演奏探讨、筝主修等课程教学。中华国乐学会理事,中华国乐团音乐总监,著名音乐专栏作家。
1981年毕业于
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国乐组,主修理论作曲(师事
马孝骏、钱南章)。1984年秋赴美,先后获得西北大学音乐史学硕士(1985)及哲学博士(1991)学位。博士论文主题为探讨李斯特钢琴音乐演奏风格之历史传承与比较。
筝乐受廖运生老师启蒙。曾多次于两岸及美加各大城市举行个人独奏会与联合发表会。1987至94年间赴美、加34个主要城市举行135场独奏会及示范讲座,举凡康乃尔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
加州艺术学院、伊士曼音乐院、芝加哥美术馆、渥太华国立图书馆、伊利诺伊州议会等处的音乐厅,均留下其演奏足迹。他也是第一位演奏者将整场非西洋古典节目带入美国著名的Dame Myra Hess 纪念音乐会系列中,该场筝乐独奏会曾由芝加哥古典音乐电台WFMT进行现场实况立即转播,随后并经古典音乐联播网在全美播出。2004年与2008年两度参与江苏省扬州市「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专场演奏。2009年参与首届北京古筝艺术节名家专场演出,同年并担任香港首届国际古筝比赛评审。
台新艺术奖第二、三、四、八届观察委员,曾任中正文化中心音乐评议委员,
台北市立国乐团艺术顾问。
著有《琴键封神榜》(台北,2001),《飞越高加索的琴韵:俄罗斯钢琴乐派的历史与传承》(北京,2005),《今乐曾经照古人:音乐文本、面相与评论》(台北,2005),《夕阳下的琴键沙场:国际钢琴比赛的制度与问题》(台北,2007)。2000年10月曾应台湾文化建设基金管理委员会委托,执行《国际音乐大赛相关信息研究案》,设计建立一套具体方案,以协助提升台湾优秀青年音乐家之国际视野,并拓展其海内外表演空间,迈向国际舞台。 除演奏与教学之外,樊慰慈也致力于筝乐的创作与研究,发表过开拓新指法的《音画练习曲》系列作品(1999)以及《趣、梦、乱》(2003)、《星尘》(2008)、《眼神》(2009)、《赋格风》(2009),并改编《问天》、《潇湘水云》、《醉渔唱晚》、《梧叶舞秋风》、《龙朔操》、《广陵散》、《空山》等取材自古琴的改编曲。
自1992年回国服务,即以音乐学研究之理念与方法,藉深入浅出的乐评和论述,长期投入乐坛笔耕的园地。曾在《中国时报》、《自由时报》、《民生报》、《表演艺术》、《古典音乐》、《音乐时代》、《北市国乐》、《绕梁》、《省交乐讯》、《乐览》、《新朝艺术》、《明日报》、《新丝路》以及北京《钢琴艺术》、西安《秦筝》等文字及网络媒体发表专文,并曾担任《音乐时代》杂志〈乐谈〉及〈琴键沙场〉专栏主笔。
曾数次荣获美国
国家艺术基金会与伊利诺伊州政府艺术协会所颁发的艺术奖、民俗艺术薪传奖,并名列艺术之旅人才库。早年曾荣获台湾第一届金狮奖国乐比赛古筝成人组优胜亚军(1980年),高中时跳级参加琴筝成人组音乐比赛,获台北市冠军及台湾区亚军(1977年)。参加1989北京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古筝青年专业组,获得海外选手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