榃滨镇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下辖镇
榃滨镇,隶属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位于罗定市西北部,属边界山区镇,距市区23公里;东、北与附城街道相连,西与广西岑溪市交界,是省定的革命老区镇。全镇总面积154.1平方千米,辖13个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5.3万人(2017年末)。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榃滨镇常住人口为29386人。
历史沿革
榃滨镇自宋朝开宝六年(973年)至明朝万历年(1576年)为泷水县地。
万历五年(1577年),划归西宁(今郁南)县,初属常静都。
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西宁县第九区。
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郁南县第二区榃滨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为第九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又改为中良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划为郁南县第六区。
1957年,撤销区建制,在今榃滨镇地区设梅竹、金河、榃滨三个大乡。
1958年8月,设立榃滨公社。
1958年11月,划归罗定县管辖。
1983年8月,撤销公社设榃滨区。
1986年11月,撤区设立榃滨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榃滨镇辖榃滨村思理村山河村金滩村高竹村车田村永坑村夜护村六云村潮岭村湴田村梅竹村思甲村13个村和榃滨社区。镇政府驻地榃滨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榃滨镇位于罗定市西北部,中心区位于东经111°23′,北纬22°49′。东靠附城街道、南邻黎少镇泗纶镇,北连附城街道新乐办事处,西与广西岑溪市筋竹镇接壤。总面积154.1平方千米。
气候
榃滨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宜人,平均气温21.4℃,全年无霜期345天,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
水文
榃滨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长46公里,天然落差525米,经附城街道河仔口汇入罗定江。
自然资源
矿产:榃滨镇有瓷土、花岗岩等矿产资源,瓷土三氧化二铝含量高达35%。
土地:榃滨镇有山地18.3万亩,耕地3.3万亩。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榃滨镇总人口53004人,其中男性人口28529人,女性人口24475人,农村人口41027人,城镇人口11977人,劳动力人口32416人。除通婚外无其他少数民族聚居。
经济
综述
2017年,榃滨镇工农业总产值7.6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45亿元,同比增长9.6%,全年实现工业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实现产值2.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0.75亿元,同比增长16.5%;招商引资项目6个,引进资金额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个,投入资金3.42亿元,同比增长17.6%;新增规模以下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个。
第一产业
榃滨镇是罗定市“三高”农业的五大基地和广东省主要肉桂生产基地之一。截至2008年年底,全镇粮食总产量9105吨。其中水稻总产量8097吨,年均亩产451公斤;木薯产量15088吨。肉桂种植面积8万亩,松杉面积7万亩,八角、萝竹面积3万亩,水果面积89.3万亩;年产桂皮2500吨,桂油60吨,松脂6000吨,水果408吨。2014年,全镇肉桂种植面积达15.9万亩。
2017年,榃滨镇粮食总产量27369吨,其中水稻总产量8253吨,年均亩产413.5公斤,木薯产量13624吨,其他农产品5492吨。
2017年底,榃滨镇有林山地面积18.1万亩,肉桂种植面积15.9万亩,间种松杉混交林面积4.3万亩,八角、萝竹1.1万亩,水果面积2456亩,年产桂皮11750吨,桂油480吨,松脂2138吨,水果1625吨。
2017年,榃滨镇肉桂总产值2.33亿元,占全镇总产值的30.34%。
第二产业
2008年,榃滨镇有民营企业630家,其中有规模生产的肉桂产品加工、松脂加工企业11家,还有其他中小型个体、私营企业619家,形成了肉桂、八角、松脂、土纸、蒸笼加工等工业体系。截止2014年12月,榃滨镇有桂油加工企业2家(其中云浮市农业龙头企业1家),桂皮加工企业4家,其中规模以上桂皮加工企业11万多吨,桂油500多吨,分别占罗定市桂皮、桂油出口销售的50%和80%,肉桂产业产值1.9亿元,占全镇总产值的40%以上。
截至2017年底,榃滨镇共有企业、个体户436家,其中,外资企业1家,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65家,镇办企业3家,个体户367家,已形成农产品加工、服装、电子、五金、建材等有特色的工业企业体系。
第三产业
榃滨圩是两广周边地区农副产品和山货交易的集散地,公历每月的1、3、5、7、9日为圩日,商品交易活跃。
2017年末,榃滨镇有集贸市场2个,面积870平方米。全镇有大型商业企业4家,从业人员57人,社会商品零售额7450万元。
2017年,榃滨镇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53万元。
交通
榃滨镇政府距市区21公里,国道324线、云岑高速公路以及规划建设中的罗岑铁路自东向西贯穿全境,是粤西地区进入广西的主要通道之一。榃滨镇通村(居)委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2017年,新建村道硬底化永坑村高桥坑—佛子2.1公里、思甲村水库岭—何木塑2.1公里、金滩村金滩岭脚—割麻坳1.5公里等21条共27.91公里,全镇可通车里程达244.69公里。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榃滨圩镇原有上、下两条街共长400米。1994年,搬掉阻碍街道建设的鲤鱼山未能实施,在G324线公路两旁、敬老院至炮竹厂路段建设行政、商饮1条街,新旧街道总长增加到2000多米,并于1997年实现硬底化。2003年,改造圩镇下水道、街灯、路面等配套设施,圩镇总面积扩大到1.20平方千米。
水电:榃滨镇自来水厂建于1994年8月,水源取自高竹村委榃碳村的泉口、高竹取水口及车田村大湾铜水井,水质达标,可供圩镇范围内的2万人生活用水。镇属电站有双元电站和石龙喉电站两座,年发电量达100万度。建有110千伏变电站,实现了村村通电,计量到户。
电信:2017年,榃滨镇电信业在全面实现程控化、数字化、光纤化的基础上,还开通有CDMA移动电话、宽带等业务。全镇14个村(居)委均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移动4G网络”。全镇已经形成了程控电话、图文传真、移动电话、国际互联网等多途径的通信网络。截至2017年末,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622个,固定电话用户452个,宽带用户910户,电视用户368户。
邮政:2017年,榃滨镇邮政局可办理报刊发行、函件、包件、国内外邮件特快专递和邮政储汇等业务,已开通全国邮政储汇通存通取业务。截至2017年末,榃滨镇邮政储蓄存款余额2.41亿元。
教育
2017年,榃滨镇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教学点14个,幼儿园3所,全镇专任教师344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94人,小学专任教师共210人,幼儿园专任教师40人;在校学生5305人,中学生1114人,小学生2964人,在园幼儿1227人。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15周岁完成率为100%,小学辍学率为0%,三残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5%以下。
科技
2017年,榃滨镇举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课程7次,各村农科员、种养专业大户和街道农业服务站干部达352人次。全镇14个村(居)委均实现农村远程教育,各村(居)委配备有专门用于远程教育的联想电脑1套、电视机1台及相关配套设施,定期为村(居)委党员群众提供远程教育活动。
文化
2017年,榃滨镇举办农村春晚两场,百姓文化俱乐部6场,市文化馆送戏下乡3场,镇分馆送戏下乡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12场,组建广场舞舞蹈队19个。2017年12月,在罗定市第十四届农村业余文艺会演中,榃滨镇获得组织奖,榃滨镇代表队表演唱《肉桂飘香》、诗朗诵《颂党恩》获得优秀节目奖。
2017年,榃滨镇文化室均设有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藏有文化、科技、社会等各类书籍5.5万册。有线电视覆盖14个村(居)委、覆盖率达100%,数字电视达50%。
体育
2017年,榃滨镇体育设施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镇全民健身广场设置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单双杠等健身设备,各村也配套了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健身设施器材。
卫生
2017年,榃滨镇有镇属卫生院1间,村(居)委卫生站13个,卫生医技人员106人。榃滨镇坚持以镇卫生院为主,村(居)委卫生站为辅,共同开展医疗、防疫、妇幼保健等工作。
榃滨卫生院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3441平方米,建筑面积3404平方米,开设两个门诊部,榃滨镇卫生院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妇幼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机构,设公共卫生科、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儿科、检查科、放射科、心电图室、B超室等科室。截至2017年末,有医务人员90人,专业技术人员74人(其中高级职称0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62人)。2017年全年门诊接诊病人91435人次,收治住院患者2031人次。
截至2017年末,榃滨镇有村(居)委卫生站13所,乡医人员32人,金滩村卫生站建设完成并2016年12月投入使用,永坑村、思甲村等的卫生站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站内设有诊室、注射室、中西药房等。
截至2017年末,榃滨镇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1个,垃圾屋(池)414个,成立专职清洁队伍14个,专兼职清洁人员112人,14个村(居)委已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
名胜古迹
引榃水利枢纽工程
引榃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榃滨镇金滩村竹窝寨自然村马口。1962年冬动工,1964年6月建成。渠首拦河坝是浆砌石混凝土护面溢流坝,坝长35米,高4.2米,左岸设引水闸,闸宽1米,并以土坝连接山体,渠道总干渠长9.3公里,南干渠9.1公里,北干渠9.6公里,支渠13条总长27公里,附属建筑物共37座,其中渡槽3座,反虹吸管4座,分水闸2座,总工程费18万元。该水利工程为罗定6大引水工程之一,对改变罗定农业自然环境有重要作用。
汝韬老宅
汝韬老宅位于榃滨镇金滩村金滩寨。清嘉庆年间建筑,坐西南向东北,一路三进。面阔22.1米,进深24.5米,面积541平方米。悬山顶,灰塑龙船草尾脊,平瓦,门楼隐悬山,正立面有两个龙脊草尾镂耳山墙,青砖包坭砖墙,内凹肚门,前两厢密檐,素胎“金玉满堂”瓦当,建筑逐级抬升,头门小屏风,天井两侧用嵌素瓷花窗围墙隔开私厅。中堂为内凹肚门,升三级,后屏板挡中隔扇门屏刻治家格言,由清嘉庆六年辛酉拔贡陈斌书刻。第三进升一级,平门,有门墩。该建筑有清嘉庆年间的建筑特点,对清中晚期建筑有一定参考价值。
桃津桥
桃津桥位于榃滨镇榃滨圩内。桥建于中华民国7年(1919),横跨榃滨小河进入好场的主路,南北向165°,双孔砖拱桥,桥面已铺水泥供人行,面阔1.6米,总长23米,中跨桥5.8米,引桥跨桥4米,到水面高度3.6米,拱厚40厘米,已部分断裂,与桥相连有古码头,桥两面均有题名,为“中华民国念七年元旦,《桃津桥》黄之威书并题”。中华民国初年建造的砖砌拱桥保留不多,具有重要价值。
金滩文笔塔
位于榃滨镇金滩村文笔顶上榃罗湾。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北向南,2009年重修。家族式文塔。青砖建筑,高14.49米,3层,六角形,底面每边宽2.64米,角砖经研磨,底部有三层圆形塔座,上砌两层六角台,对角6米、径5米。有九级台阶,沿途修筑近3公里1.6—2米宽山间便道。该塔1954年拆楼,2009年在原塔底座重修。在塔的东面有1座清道光十五年(1835)的张敏信墓,墓碑记有“葬于大塘屋文笔顶”,封号马鬣。该塔为家族式文笔塔,对研究中国古代宗族农耕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白竹三桥
位于榃滨镇高竹村白竹自然村。与东西桥同一小溪。总长直线8米,引桥拐弯3米,宽1.45米,南北走向12°,起券5.2米,离水面高度3.2米,用青砖二顺二丁纵联砌筑,面加垫卵石,厚50厘米。三桥同属清光绪年间乡村西医关海川捐建,在三罗造桥史上有一定的地位。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第四批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
思理镬耳屋
思理镬耳屋位于榃滨镇思理村双大自然村。清代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一路一进三合院,右侧带一排附屋,面阔23.4米。进深15.3米,面积358平方米。悬山顶,灰塑博古草屋脊,平瓦,天井作地堂,围墙两侧面首有大镂耳山墙,青砖包泥砖墙,夯土墙基,内凹肚门,大厅有板房太公棚,棚下开房门。明堂为灰砂夯土,左侧推车首开斗门有小屏风,右侧推首外有一直巷,外侧连一排附屋,人字斜脊,围墙外有池塘。此屋镬耳较大,占6米墙面,建筑风格和布局在清末民初建筑中比较特别。
获得荣誉
2000年,榃滨镇肉桂生产基地被省政府列入“一乡一品”扶持项目。
2002年,获“中国肉桂之乡”称号。
2004年,定为云浮市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
2006年,榃滨镇被省科技厅定为“肉桂生产专业镇”。
2008年,罗定肉桂获国家质检总局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被评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示范镇。
2013年,罗定肉桂被评定为“广东十件宝(旅游土特产类)”。
2014年,定为国家级肉桂丰产栽培技术标准化示范区。
2016年,被评为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2019年9月24日,榃滨镇(肉桂)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2023年8月,罗定市榃滨镇(肉桂)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
参考资料
榃滨镇:肉桂飘香人欢乐.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5 15:4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