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长君
浙江电视台主任记者
楼长君,诸暨市枫桥镇开先村人。浙江电视台主任记者,浙江省工业记者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企业管理协会理事。
基本信息
楼长君(1941— )
1958年毕业于诸暨第二初中(即学勉中学),当年考上了高中。这时却逢父亲在贫病交加中亡故,17岁的楼长君又不愿接受辍学的厄运,就单身跑到杭州,考入了一家既能读书又有饭吃的工读学校——杭州拖拉机厂技校。1961年,他应征到舟山部队服役,1965年期满回杭州。“文革”期间,进浙江电视台工作。
楼长君能跻身“电视人”的行列,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是他走过的道路造就了其独有的资质基础。从学校到工厂、从军营到新闻单位,他始终与笔杆子结缘:学校是黑板报的积极分子,工厂里当过宣传干事,部队里曾是军报通讯员。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深感自己先天不足、读书太少,他常说自己“腹中墨水少,纵有妙笔也难生花”;但“笨鸟先飞”的精神、“铁杵磨针”的恒心,始终激励着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奉行着“多看、多写、多学、多做”的信条,发扬了农家子弟刻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脚踏实地地干一行、学一行,做一件、成一件。日积月累,这些年来他有数以千计条新闻在电视里播出,有不少片子被中央电视台采用。
楼长君曾先后采访、报导过陈云、李岚清、吴邦国、宋平、宋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尼克松等外国元首的重大外事活动。他是一位高产记者,采访的新闻片有20多条次分别获全省、全国一、二、三等奖或优秀奖。其中《枫桥三位人大代表今昔》、《湖州抢鱼事件》连续报导等片,在全省、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还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与此同时,他还创下了一个月内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中连播七篇的全国纪录。
楼长君还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和体会撰写了《新闻记者的敏感与责任感》等两篇论文,被收录在《新闻实践理论探索》等书中。多年来,他还为宣传诸暨、宣传母校、宣传家乡做了不少努力。
人物生平
楼长君(1941— )
1958年毕业于诸暨第二初中(即学勉中学),当年考上了高中。这时却逢父亲在贫病交加中亡故,17岁的楼长君又不愿接受辍学的厄运,就单身跑到杭州,考入了一家既能读书又有饭吃的工读学校——杭州拖拉机厂技校。1961年,他应征到舟山部队服役,1965年期满回杭州。“文革”期间,进浙江电视台工作。
主要成就
楼长君曾先后采访、报导过陈云、李岚清、吴邦国、宋平、宋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尼克松等外国元首的重大外事活动。他是一位高产记者,采访的新闻片有20多条次分别获全省、全国一、二、三等奖或优秀奖。其中《枫桥三位人大代表今昔》、《湖州抢鱼事件》连续报导等片,在全省、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还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与此同时,他还创下了一个月内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中连播七篇的全国纪录。
出版著作
楼长君还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和体会撰写了《新闻记者的敏感与责任感》等两篇论文,被收录在《新闻实践理论探索》等书中。多年来,他还为宣传诸暨、宣传母校、宣传家乡做了不少努力。
个人生活
楼长君能跻身“电视人”的行列,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是他走过的道路造就了其独有的资质基础。从学校到工厂、从军营到新闻单位,他始终与笔杆子结缘:学校是黑板报的积极分子,工厂里当过宣传干事,部队里曾是军报通讯员。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深感自己先天不足、读书太少,他常说自己“腹中墨水少,纵有妙笔也难生花”;但“笨鸟先飞”的精神、“铁杵磨针”的恒心,始终激励着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奉行着“多看、多写、多学、多做”的信条,发扬了农家子弟刻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脚踏实地地干一行、学一行,做一件、成一件。日积月累,这些年来他有数以千计条新闻在电视里播出,有不少片子被中央电视台采用。
人物评价
楼长君还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和体会撰写了《新闻记者的敏感与责任感》等两篇论文,被收录在《新闻实践理论探索》等书中。多年来,他还为宣传诸暨、宣传母校、宣传家乡做了不少努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2 21:02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