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橹
汉语词语
楼橹,读音为lóulǔ,汉语词语,意思是古代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
解释
古代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
出处
楼橹顶端设望楼,以瞭望瞰制敌城。在攻城时,同
土山
配合使用。楼橹上的兵士侦察和报告城中敌情动静,土山上的射手根据其指示发射箭矢。
官渡之战
中,
袁绍
作高橹,起土山,射曹营中。司马懿围攻襄平之战中,起土山,修橹。《
三国志
·甘宁传》记载,
曹仁
令五六千人围困吴将甘宁于夷陵城时,“设高楼,雨射城中”,高楼即高橹。为保持上下平衡,不失重,楼橹上的人数不可过多,“雨射城中”也是楼橹配合土山使用的。
晋·
陆机
《
洛阳记
》:“城上百步有一楼橹,外有沟渠。”
参考资料
楼橹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6 18:56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