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修力
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工程师
楼修力,著名轨道机车研究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浙江嵊州人,1941年生,1965年8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机车专业。同年9月分配到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即中车株洲所。
人物简介
楼修力,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机车电传动》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株洲市情报学会理事。长期从事铁道电力机车内燃机车控制技术的研究。
作为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晶闸管级间平滑调压首创人和中国第二代晶闸管电力机车奠基人,在1973年8月韶山1型31号电力机车采用晶闸管级间平滑调压试运成功。从韶山1型8号为代表的小批量推广,到韶山3型新造车的推广应用,从此晶闸管应用作为电力机车的核心技术。晶闸管作为电力机车的“机芯”是电力机车发展里程碑,促进了电力机车的自主快速发展。
同时,也是内燃机车微机控制新技术开拓者。创办《控制和信息技术》杂志,主编《韶山1型电力机车》(中国铁道出版社,1985年),撰写《国外高速电动车组》专集。参加牵引动力技术政策制定工作,提出引进电力机车建议被铁道部采纳。参加东风11准高速列车开发、主持微机控制新技术研究,参加提速试验,长期从亊轨道机车控制技术研究。荣获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奖项,为中国电力机车科研攻关作出杰出贡献,为高铁电动车组发展填补信息空白,被誉为众多高铁奠基人之一,为铁路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
科技成就
1970年,电子时间继电器,SS1型自动停车装置用,为中国电力机车第一个电子装置;
1971年,制动励磁电源,第一次200安晶闸管上车,SS1型32号车首用成功,92号车起以后推广,是200安晶闸管首先成功应用;
1972年,主持420千瓦大功率交一交同步电机系统试验,获全国铁路科学大会奖;
1973年,8月主持韶山1型31机车可控硅级间调压(晶闸管级间平滑调压)试用成功,获全国铁路科学大会奖;
1978年,专题述评:国外交流电动车组,助力国内高铁起步;
1978年,专题述评:国外交流电力机车,重点介绍奥地利Re1044系列电力机车,为SS4设计采用经济4段桥主电路提供参考,被釆用;
1978年,主办《电力机车快报》,为设计和领导决策提供国外资料支持,为中国电力机车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信息。《电力机车快报》几经沿革,现名《控制和信息技术》;
1982年,主持撰写《国外电力机车的发展水平和技术趋势》专题报告,主要论点被铁道部采纳,作为150台8K型电力机车引进方案的决策依据之一,获1988年铁道部科技情报项目三等奖;
1983年,主编《韶山1型电力机车》一书65万字,1985年第一版,1994年第4次印刷;
1983年,参加国家重大技术政策研究,参加牵行动力技术政策制定,主笔“电力机车的选型和系列化发展”,是中国电力机车第一个型谱,国家三委积极贡献表彰。铁路牵引动力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研究,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4年,引进机车建议,作为150台8K电力机车的决策依据之一;
1988年以来,任高级工程师主持内燃机车微机控制技术引进和国产化工作;
1989年,从美国GE引进国产化微机控制装置,在DF6机车上成功应用;
1991年,参加“八五”重点攻关项目东风11型内燃机车研究,主持微机控制装置研制工作获得成功,获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3-1994年,研制出高精度、高可靠、高隔离电压的FG1477型隔离放大器,TQG10型电流传感器和TQG11型电压传感器,替代进口同类产品。曾主持内燃机车通用型微机控制装置研究;
1997年,大屏幕彩色液晶示屏,首先建议并主持开发,内燃、电力通用。
主要论著
主编《韶山1型电力机车》
《机车电传动》编委会副主任
国外交流电动车组
国外交流电力机车
创办并主编《电力机车快报》, 现名《控制和信息技术》
主持撰写《国外电力机车的发展水平和技术趋势》
电力机车选型和系列化发展
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的发展
印度铁路电气化概况
试述我国电力机车技术的一些差距
客运电力机车主电路初探
对内燃机车恒度控制的看法
电力机车发展里程碑
获奖经历
1978年,可控硅级间调压,全国铁路科学大会奖
1978年,交-交自变频系统,全国铁路科学大会奖
1981年,提高可控硅级间调压系统的可靠性,科技情报优秀奖
1986年,铁路牵引动力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7年12月,科技情报项目,部三等奖
1988年,电力机车的发展水平和技术趋势以及关于引进机车及厂商推荐的情报服务,部优秀科技情报项目三等奖
1988年4月,交通运输技术政策,国家三委表彰证书
1992年7月,中车株洲所优秀党员
1994年,全国铁路技协先进个人
1996年12月,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6 23:30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