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密使用重金买通了楚国贵族势力的主要人物郑后、兰横,定下破坏齐楚联盟的诡计。秦相又以大量珍宝、六百里土地为诱饵,动摇了楚怀王的外交政策。继而,郑后假借巫卜传下“天意”,毁掉齐楚盟约,与秦国结成联盟,排斥了主张联合抗秦、忠心耿耿的屈原。
舞剧简介
屈原被疏后,他以自身的遭遇写下了《
离骚》,倾吐了心中的郁愤与忠贞。同情他的宫中舞者优姬来到屈府,揭穿了郑后的骗局,不幸被监视屈原的公子兰横抓走。此时,齐国使者劝屈原去齐国做官。但屈原惊悉楚怀王已去武关与秦王相会,便冒死追赶,挡驾进谏。他穿山越岭历经艰险,终于追上了楚怀王,当面揭露了郑后、兰横的巫卜骗局。怀王改变主意,决定回驾。但兰横赶到,又进谗言,诬陷屈原以诗文诋毁朝廷。怀王大怒,驱开屈原,迳去秦国。
秦国果然把楚怀王扣押在咸阳宫。秦相矢口否认馈赠六百里土地之事,反而要怀王割让黔中之地。作了囚徒的怀王想起屈原对他的忠心直谏,痛悔莫及。
楚怀王死在秦国,兰横即位,是为顷襄王。他更加昏庸淫逸,屈膝秦国,在怀王周年忌日接纳秦女。屈原进宫以“招魂”形式祭祀怀王,借以进谏,并怒斥秦相;却被顷襄王撤掉官职,终生流放江南蛮荒之地。屈原带着义女,走遍南楚,看到人民悲惨的生活,他写下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诗句。
统治者腐败无能,强大的楚国日趋衰败,终于被秦国攻陷郢都。屈原听到这可悲的消息,击起铜鼓,号召人民与秦决一死战。可是顷襄王、郑后一伙不但不相信人民的力量,反而对忠心进谏的优姬、屈女下了毒手。
经历了这惨绝人寰的悲剧,屈原拿着流淌亲人鲜血的宝剑叱问上天:“为什么忠奸不分,黑白颠倒?老天不公平,真理何在?”幻觉中他力斗群魔,登上天梯叩问天门,求索真理。天门不开,山谷崩塌,屈原站在汨罗江畔的悬崖上,以剑祭天,投身滔滔波澜,用自己的生命去唤醒爱国志士的斗争。
场序
序幕
屈原使齐,结盟为合纵,秦相入楚,阴谋定连横。
第一场
楚王宫。郢都盛典迎屈原,怀王变卦疏屈原。
第二场
屈府花园。发愤抒情谱《离骚》,忧国忧民追怀王。
第三场
汉北屈原岗。屈原攀车挡驾进谏,怀王误入武关被擒。
第四场
咸阳宫内囚室。咸阳宫里逼割地,怀王痛悔思屈原。
第五场
章华台。襄王即位,淫乐纳秦女;屈原“招魂”,进谏遭放逐。
第六场
夏浦江边。浪迹天涯,挥泪长歌。
第七场
湖滨泽畔。泽畔击鼓雪国耻,国破仗剑敢问天。
尾声
汨罗沉沙。汨罗愁,秭归恨,大浪排空祭楚魂。
责任者
演出单位: 武汉歌舞剧院
责任描述
创作者编剧:梁晋、吴中。协助:洪星。舞蹈编导:王业元、梁晋、余久香。作曲:肖善艺、刘维康。舞美设计:王光复、杨泰权、周萍华、金运祥、肖选诗、张国建。
演出者主要演员:张松青、胡艳章(饰屈原A、B),赵兰、王薇(饰屈女A、B),赵红(饰优姬),黄道旭(饰楚怀王),王业元(饰郑后),王兴业(饰兰横),张士交(饰秦相),马泰(饰齐使),梁晋(饰觋)。乐队:武汉歌舞剧院民族乐队。领唱:姚汉友。合唱:本院演员。朗诵:李元龙。指挥:徐启川、刘维康。
评论撷萃
评论撷萃《楚魂》观后
黄良芬
民族舞剧《楚魂》是以独舞、双人舞、群舞为基本手段,采用篇章式的结构形式来展开剧情、塑造屈原这位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形象的。舞剧基本上体现了屈原的伟大气魄和忧国忧民的强烈感情。舞剧所选的几场戏既利于舞蹈的表现手法,也能恰如其分地突出这一中心。如第三场被疏的屈原拼死追赶去武关与秦王相会的楚怀王,挡驾进谏。这里舞蹈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屈原的焦虑和苦苦相劝的决心。只见他身套怀王马车的缰绳,竭尽全力地往回拉,即使被拖倒在地,随车滑行,双手也毫不放松。每一步舞步是那么扣人心弦,那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屈原心系祖国安危,虽九死而犹未悔的爱国情操。不少人看了都称赞这段舞蹈是“活的雕塑,动的绘画,有形的音乐,无声的艺术”。(摘自1983年8月2日《
桂林日报》)浅谈舞剧《楚魂》
惠国兴
全剧的舞蹈设计典雅而富于激情,诡奇而不失淳朴。首先他们刻意追求人物的神似,使屈原无论在气质表情、身段亮相以及哑剧和大段舞蹈表演上,都使人感到真实可信。盛典上的欣然击鼓、阻怀王牵缰挡驾、招魂和游天舞等,都是出色的舞段。特别在第七场中,郢都被攻陷,百姓遭涂炭,屈原此时回看家园起火,民众流离,只见他急步转身,纵驱飞跃,众人急步上前来一个大托举,淋漓细致地表现了诗人无比忧伤、无比悲痛的深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摘自1983年8月2日《
桂林日报》)《楚魂》舞传《离骚》神
张至能
屈原的《离骚》等诗篇都是以浪漫主义方法“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而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风情。舞剧《楚魂》在这方面也作了努力,全剧音乐、布景、服装、舞蹈都力求体现楚地风采。一开场,宫廷里出现的编钟乐队和编钟演奏,执羽舞和武士舞等群舞就能把人带进战国时代楚国的特定环境。古代楚国民间巫风盛行,《楚魂》虚构了郑袖、子兰之流以巫术蒙骗怀王的情节,也就使舞剧的楚地风采更加浓厚。特别是根据屈原的《招魂》设计的一组悼祭怀王的舞蹈,尾声中屈原乘鲤游曳江底的情景,都力求承续《
离骚》沉雄博大、奇谲变幻的浪漫主义精神。(摘自1983年8月30日《
长江日报》)
图书信息
《楚魂》
ISBN:978-7-5100-4981-1
我国长江流域得水独厚,富甲天下,美誉四溢:“天府之国”、“鱼米之乡”、“湖广熟,天下足”……回顾其社会文化发展史和前圣先贤的遗训,弘扬楚文化,承先启后,促进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匹夫有责。本书分四篇,分别叙述了长江流域、先楚人文、楚国史和楚文化史,旨在求索长江悠久古史和发扬楚文化崇高的精神,提升国民自信心和幸福感,普及青少年的楚国历史文化知识,促进民族自我认同。本书语言通俗,深入浅出,源于生活,适合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教师、历史文化爱好者和华夏旅游者阅读。
第一篇 长江流域
第二篇 先楚人文
第三篇 楚国史
第四篇 楚文化史
作者简介
昌琳,夏安本,郑晓边
郑昌琳(1919—2004),1943年中华大学经济系毕业,楚国文化史学者,
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理事,武汉市楚文化研究会顾问,武昌中华大学武汉校友会常务理事。
夏安本(1916—2009),1943年中华大学经济系毕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