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拼音:sì miàn chǔ gē)是一个
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汉·
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
汉·
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近义词:四面受敌,反义词:安然无恙。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
项羽说道:“不能在此四面楚歌之地等死啊!”便立刻骑上马,率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向南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现项羽跑了,刘邦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羽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不久,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羽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又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凡是陷于“四面楚歌”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孟子说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人们要谨记教诲,历史上的每个昏君最后都被推翻,如果一个人在平时没有扎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与身边的人相处得不融洽的话,也就不会得到身边的人欣赏和尊重。在人们的人生历程上,若是行差踏错,就免不了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所以,人们需要好好地做人,脚踏实地地做事,待上以敬,待下以宽。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学会尊重别人。那么即使处于困境,身边也有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自己,而不会处于孤立无助的境地。
作家·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作家·
茅盾《
子夜》:“这种四面楚歌的境地,他想来当真没有多大把握能够冲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