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广生对淮安灿烂的古代文化早已十分钦羡。1920年7月来淮后,遍访地方文人贤达。在旧友、晚清进士田鲁玙(现代作家、诗人袁鹰之祖父)处得悉段朝端(1843-1925)先生藏有地方文献多种。段朝端是冒广生久仰的学者、文人,只无缘晤面。时段年事已高且病足,不能外出。一日,冒田同访段宅。段向冒介绍了一生苦苦搜求地方文献,但又无力刊刻的情况。“谈及淮人著作,如数家珍。”冒先生惊叹段的学识以及所藏资料之富,更惊叹这些资料的史学价值。几经交往后,冒、段、田三人拟定了搞一部丛书的计划,决心使这些“家藏”得以问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年春节后,冒先生从镇江、如皋等地请来刻工数十人,开始刊刻《楚州丛书》
简要介绍一下《楚州丛书》成书过程和内容。
冒广生对淮安灿烂的古代文化早已十分钦羡。1920年7月来淮后,遍访地方文人贤达。在旧友、晚清进士田鲁玙(现代作家、诗人袁鹰之祖父)处得悉段朝端(1843-1925)先生藏有地方文献多种。段朝端是冒广生久仰的学者、文人,只无缘晤面。时段年事已高且病足,不能外出。一日,冒田同访段宅。段向冒介绍了一生苦苦搜求地方文献,但又无力刊刻的情况。“谈及淮人著作,如数家珍。”冒先生惊叹段的学识以及所藏资料之富,更惊叹这些资料的史学价值。几经交往后,冒、段、田三人拟定了搞一部丛书的计划,决心使这些“家藏”得以问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年春节后,冒先生从镇江、如皋等地请来刻工数十人,开始刊刻《楚州丛书》,冒负责总编、经费筹集,段侧重于编辑、校勘,田则负责总务和校对等事宜。分工协作,严谨而有序。通过约一年的工作,刻成古籍23种,66卷共12册。《丛书》所搜,上起汉代枚乘,下至清乾隆年间吴玉搢。尚有乾隆后淮人著述若干种,准备继续刻刊下去,后因冒广生离任而中断。冒广生在淮除刻《楚州丛书》外,还刻有《淮关小志》一种。